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1月19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鱼鹰捕鱼

发布时间:2017-01-19 08:37:59  

□晚报记者   石新宇/   王建成/

hxy1701232.jpg 

热闹的捕鱼场面。

hxy1701218.jpg 

准备下水。

hxy1701226.jpg 

捕到一条鱼。

hxy1701229.jpg 

敲打水面。

hxy1701230.jpg 

水中较量。

hxy1701233.jpg

相互配合。

hxy1701228.jpg 

收获颇丰。

 

115,汝南县白庄寨林场,来自遂平县车站街道张台村的渔民安秋生将竹竿一挥,口里发出指令。顿时,10余艘渔船鱼贯而出,渔民一边用竹竿击打水面,一边吆喝着驶向水中央,40多只鱼鹰“哧溜”钻入水中。几分钟后,一只只鱼鹰衔着“战利品”浮出水面。安秋生和他的伙伴们一下子忙活开了,在叼着鱼的鱼鹰脖子上一捏,还在活蹦乱跳的鲤鱼就从鱼鹰的喉囊里吐了出来。

如今,在遂平县车站街道和常庄乡一些乡村,逐渐富裕起来的渔民(村民)仍保持着鱼鹰捕鱼的习俗。鱼鹰是当地人的称呼,其实是一种名叫鸬鹚的水鸟。鱼鹰的羽毛黑色闪绿光,长嘴呈圆锥形,前端有利钩,下颌有个小囊。鱼鹰的游泳本领十分高强,它的腿长在身体后面,脚趾有很宽的蹼,蹬水十分有力,潜入水中后灵巧迅猛,游得飞快。

安秋生是“鱼鹰捕鱼队”队长,也是安家传统捕鱼的传承人。鱼鹰捕鱼是其世代相传的技艺。每年农闲时节,他就会和捕鱼队队员一起,靠鱼鹰捕鱼为生。

安秋生说,鱼鹰通人性,驯养好了,比家犬还听话,捕鱼的时候,会按照主人发出的指令行事。“逮鱼的时候,不能让它们吃东西,吃饱了就不干活了!”他告诉记者,船上的4只鱼鹰,有的已跟了他10多年,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记者看到,捕鱼场面相当热闹。渔民举篙轻抹一下鱼鹰的脚,它们便钻入水中,不一会儿便喉囊鼓鼓地跳上船。渔民熟练地拎住它们的脖子,将鱼挤出来。当鱼鹰争相游近渔船时,渔民应接不暇。鱼最怕鱼鹰,鱼鹰一到便四处逃窜。渔民常常使用追击战术,划船急速前进,几只鱼鹰则争先恐后相随。

“以前湖里的鱼多,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跟着我学捕鱼,每天可以捕50公斤鱼。现在不行了,鱼少了赚不到钱,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我也是偶尔下水捕鱼。”安秋生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的队伍有30多人,如今不少人嫌干这行太苦转了行,就剩他们几个中老年人。

谈及鱼鹰捕鱼时,老人无限感慨,说他们的子女没有一个愿意干这行。另外,现代捕捞手段让这种传统渔业生产相形见绌,鱼鹰捕鱼无形中成为自然淘汰之列。这也意味着,祖辈传下来的驯养鱼鹰的技艺将濒临灭绝。

但鱼鹰捕鱼作为一种古老的捕鱼方式,仍然是水乡风情中令人神往的趣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