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放宽落户条件 拓宽落户通道
记者从1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了解到,公安部提出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特别要在重点人群落户上下功夫,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拓宽落户通道。
公安部要求,户籍制度改革要充分用好人财挂钩、人地挂钩等政策,推动落实进城落户农民权益维护、基本保障等政策措施,切实调动好两个方面积极性,完成好1300万没有户籍资料、没有户口卡、没有身份证,被称为“黑户”的无户口人员落户的硬任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全国统一施行居民制度,农村人和城市人的身份统一变为居民。它的好处在于:1.可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过去我们的公共服务不太均等,教育、医疗等在农村和城市还有很大差别。取消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差别后,大家可以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2.为以后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打下基础。3.公共财政提供的福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可以享受。4.最大的好处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劳动力自由迁徙政策方面的障碍消除了,对个人生活的改善大有好处。
我国正“洞穿”秦岭调水
将实现长江和黄河“握手”
我国正在秦岭山底开挖一条近百公里长的地下输水隧道,目前已完成60多公里。这项被称为“引汉济渭”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将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调水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每年可将15亿立方米的汉江水调入关中,实现长江和黄河在秦岭“握手”。
“引汉济渭”工程包括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一期调水工程计划投资191亿元,主要由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三大部分组成。
记者在秦岭输水隧洞施工现场了解到,隧洞已累计完成开挖、支护64.4公里,占隧洞全长的65.5%。目前正在开挖穿越秦岭主脊段下最后的19.2公里“攻坚”隧洞,施工方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主攻这段“硬骨头”。
上海新“七不”规范出炉
不文明行为将与个人征信挂钩
随着社会发展,对乱停车、宠物扰邻等不文明现象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近日,上海通过投票征集,在20条候选规范口号中,“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垃圾不乱扔、宠物不扰邻、餐食不浪费、言语不喧哗、守序不插队”被选为新的“七不”规范。
据悉,1995年6月1日,上海市文明委号召通过遵守“七不”规范提高市民素质。时隔近22年后,旧版“七不”规范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上海市文明办表示,从今年起至2019年,该市将持续宣传新“七不”规范,开展“除陋习”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不文明行为的发现、报告和处置机制,纳入市民个人征信系统。
(本栏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