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1月06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老手艺 方便老百姓

发布时间:2017-01-06 08:30:38  

坚守老手艺   方便老百姓

 

□晚报记者   张丽丽         /

yaohf170120.jpg

 

“李师傅,我的鞋坏了,来几趟都没有找到你。你下午出摊吗?”“下午在这里,你把鞋拿过来吧!”

昨日上午,在市解放大道与骏马路交叉口附近,修鞋匠李留国刚把一双鞋修好,就又来了一名老顾客。见记者采访李留国,这名姓刘的顾客说:“李师傅修鞋二三十年了,我们经常在他这里修鞋。李师傅不仅人实在,而且手艺好。”

听到顾客的夸奖,李留国有些不好意思。他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向记者讲述他的经历。

平凡坚守的修鞋匠

李留国今年55岁,驿城区顺河乡人,如今在文明社区租房居住。李留国感慨地说,自己从事修鞋这个行当30多年了。当年,从家里来到这里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李留国很清瘦,脸上有几道深深浅浅的皱纹,双手布满老茧,身子骨却相当硬朗。“1983年,我就开始在市区修鞋。”李留国说,那时,他报名参军,但因种种原因,他没能如愿。正好村里有个曾在鞋厂工作的邻居,会修鞋。想到修鞋是一门手艺,日后好凭手艺吃饭,他就跟着这个邻居学修鞋。

李留国说,刚开始,他不好意思到街上修鞋,可是总在家里修鞋不是办法。后来,他看到邻居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修鞋,也尝试着出去修鞋。

就这样,李留国骑着自行车来到当时的驻马店教育学院、政法干校、财税学校等学校周边修鞋。“有一段时间,我就围着这些学校修鞋。”李留国说,一跑一整天,他午饭就吃点儿自己携带的干粮。

三四年后,李留国在市解放大道与骏马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桥头支了个修鞋摊,开始定点修鞋,修鞋用的自行车也换成了三轮车。

后来,李留国又将修鞋摊挪到该交叉口西北角。只要不碰上雨雪天,李留国就会早上730分左右出摊,一直忙到夜幕降临。日复一日帮人修鞋,靠着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赢来回头客。

“桥头的那棵榆树是我栽的,它见证了我修鞋的历史。”李留国指着不远处的榆树说,1996年,我在桥头修鞋时,发现骏马河河床里长了一棵小榆树。于是,他就把那棵小榆树移栽到路边,希望这棵榆树长大后可以供大家乘凉。如今,这棵榆树已长成参天大树。

记者看到,这棵树在市解放大道与骏马路交叉口西北角,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旁边的园林工人说,在市区,这么大的榆树还真是少见。

传统手艺的守望者

说起修鞋的收入,李留国告诉记者,这门手艺虽然挣不了大钱,但可以养家糊口。如今,有点儿能耐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

记者在李留国摆放工具的三轮车上看到一架老式补鞋机、几张折叠的矮凳子、大大小小修鞋工具,剪子、钳子、锤子……还有修补用的皮块。

记者采访时,不时有市民过来找李留国修鞋。只见李留国接过一双皮鞋,锉鞋跟、垫胶皮、涂胶水、钉鞋钉、割胶皮、打磨……不到5分钟,有伤有病的皮棉鞋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找李留国修鞋的大多是老主顾。他们说:“李师傅修鞋的手艺相当好。”李留国精湛的手艺着实令记者佩服。说起是否带有徒弟时,李留国说:“没有,这么辛苦,挣钱又少,年轻人谁学这个?”

李留国有两个子女,爱人也会修鞋。如今,孩子们大了,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李留国说,自己有能力把修鞋坚持下去。“最近天气有点儿冷,出来得晚了。”李留国说,除了下雨、下雪外,他都会出摊。他没有别的爱好,帮人补鞋是乐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修鞋这一行以后将慢慢消失。在我们的城市里,只有为数不多的修鞋匠坚守在街头巷尾。”李留国说,他能力就这么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提供一些方便。靠着自己修鞋的手艺,维持着自己的生活,用心修好鞋,让顾客满意,就是他最大的追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