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呕心为教育 桃李芬芳传佳话
□晚报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彭璐露 文/图
“去上学一定要遵守学校纪律,不能迟到,在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昨日上午,在市文化路居住的岑国梁一大早送外孙去幼儿园时说。岑国梁在市区女儿家帮忙照顾孩子,无论天气如何,他都会按时把外孙送到学校。
从事教学尽心尽责
67岁的岑国梁是确山县双河乡的退休教师。岑国梁毕业于信阳市一所大专院校。在那个年代,岑国梁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由于对教育心存感恩,因而发誓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岑国梁任教30多年,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育,同事与学生们都说:“
家族传承历经坎坷
岑国梁有两个女儿。每次说到岑氏家族时,他就说:“对于岑氏,我虽有能力参与,但无资格参与。”岑氏家族的发展,历经坎坷。
岑氏源自姬姓,而姬姓源自黄帝。岑氏得姓后,迁居南阳新野。岑氏祠位于岑墩东南方的岑楼。岑氏祠内的墙是青砖砌的,每块青砖上都有“岑万氏”字样。
新光县(今信阳市新县与光山县两县)岑氏族人,每年都会在岑氏祠祭拜先祖。解放后,岑楼被划为光山县。文化大革命期间,岑氏祠被毁。直至2012年中原岑氏合修宗谱,才把中原岑氏宗派统一起来。
小时候,只要有重要的事或者扫墓,岑国梁和家人都会到村里的祠堂。当时祭祖是很神圣、很严肃的事。
培养后代谆谆教诲
岑国梁的两个女儿成绩优秀,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研究生,分别在遂平和深圳工作。
说起两个孩子,岑国梁欣慰地说:“我从小就培养她们的学习兴趣。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是不够的,我们当老师的要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孩子们。”
岑国梁家的教育工作者不止他一人,妻子在当地一小学当了多年的校长。两位老人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这是对岑氏家族发扬先辈光荣传统、忠厚传家、读书教子的最好诠释。
岑国梁在市区帮女儿带孩子,妻子在深圳给另外一个女儿带孩子,老两口不但把满满的爱给了女儿,同时也教育了下一代。岑国梁夫妇集长辈、保姆、老师于一身,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给外孙。
憧憬教育表达愿景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
岑国梁谈到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愿景时激动地说:“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在为当代的教育事业不断探索。”
岑氏家族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有对教育大业的延续,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学者,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师者,循循善诱而乐,积厚德而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