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淘宝遇冷
市民淘宝回归理性
□周刊记者 万华翼
“双十一”的余热还没退,“双十二”又来了。其实,“双十二”是淘宝延续“双十一“模式的又一次大型打折活动,也是各电商为了营业额而打响的另一场价格战。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如今的网购消费者大多只认“双十一”,“双十二”当天很少有“双十一”那样守夜网购的消费者。而消费者在看多了电商的5折、限时促销商品价格实际上是先提价、再打折后,会产生消费疲劳。现在,消费者已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
便宜不易捡,还不如逛商场
“‘双十一’已经把该买的都买了,现在就算再便宜也没什么好买的了。”近日,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事实上,一直以来,“双十二”的地位都有些尴尬。前有“双十一”集中透支了一批购置力,后有圣诞、元旦等大节紧随其后,在前后夹击下,“双十二”很难触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网友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双十一’期间,我在网上买了些东西。‘双十一’过后,我发现商品价格比‘双十一’当天还便宜。现在我对电商促销不那么感兴趣了。”
市民李小姐是工薪一族,工作不久的她因为“双十一”疯狂购物透支了两个月的薪水,“光棍节”过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李小姐都在为无法填补信用卡的亏空而苦恼。“只恨当时下手太狠,一见降价就刹不住车。”李小姐坦言,今年“双十二”,她连去网上逛的心都没有了,只想把透支的钱给补上。
李小姐的经历只能代表众多网购消费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那么,网购达人们怎么看待“双十二”?
市民小杰是一名网购达人,虽然年龄不大,但已有8年的网购经验了。她告诉记者,“双十二”的优惠力度不如“双十一”,“双十一”她花了2000多元钱。出于好奇,“双十二”时她特意做了比较,发现“双十二”她购买商品的价格才比“双十一”贵了30多元。“对比后,我认为买东西还是得去逛一下实体店,毕竟‘双十一’后要买的物品也不是那么多了。”小杰说。
没钱不敢任性,过下眼瘾理性关掉网页
晓丽是一名大三学生,面对“双十二”的线上活动,她的态度是过下眼瘾便理性关掉网页。“‘双十一’我太冲动了,买了很多东西,这个月剩的零花钱不多了,不敢再买了。”晓丽说。
晓丽告诉记者,“双十一”的时候,她和室友买了方便面在寝室里熬夜抢货,衣服、裤子、鞋子、化妆品……能想到的她都买了,花了近1000元钱。
除了没钱之外,期末也是学生们“临时抱佛脚”备战各大考试的时候,在购物快感和不挂科快感之间,不少学生还是理性地选择了后者。
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双十二”商品的价格并没有便宜太多,不是很划算。虽然促销产品数量不少,但一些商家标价虚高,不够给力。此外,先涨价后降价、质量有瑕疵之类的“后遗症”也让一些消费者选择“三思而后行”。
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双十一”带来了购买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一些消费者把前半个月、后半个月所要买的,甚至年货都买好了”。
在淘宝上开化妆品店的市民胡女士表示,“双十一”过后,有很多“后遗症”需要处理,包括发货、退换货、整理备货等。“双十二”和“双十一”仅相隔一个月,打折力度也没有更多吸引力,因此只有部分想错峰购物的消费者和“双十一”那天没时间下单的人会关注。
虽然电商网站憋足了劲儿在“双十二”再拼一次,但刚刚血拼过“双十一”的买家们,似乎对于间隔如此短的“双十二”的兴趣并不大,消费起来也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