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2月20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笛传承谌氏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20 08:27:15  

□晚报记者   高琳琳   /

yaohf161287.jpg 

谌守国在吹铜笛。

“谌大爷,又吹笛子呢!社区组织活动,你得给我们露一手。”“行。你们想听什么我就吹什么。”昨日上午,听到门卫谌守国在吹铜笛,社区工作人员上前打趣,要老人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

 

认真负责好门卫

 

70岁的谌守国是市向阳街水果市场家属院的门卫。虽然当门卫工资不高,但老人工作认真,只要有陌生人进院,他都会仔细询问,保障家属院居民的安全。

驿城区人民街道向阳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该家属院办公,对谌守国很熟悉。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对人热情、工作负责、干活仔细。

“有时候我们社区加班到很晚才回去,谌大爷从不抱怨,常常从热被窝里起来给我们开门。”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靳新红说,老人在家属院工作7年,从来没有缺过岗,每天上下班老人都在门口的小屋里。

 

姓氏起源牢记在心

 

谌守国的老家在信阳市,多年前随子女来到市区生活。很多人第一次喊谌守国都会把他的姓喊错,有叫chén守国的,有叫zhàn守国的。谌守国说,作为姓,谌读shèn。他的这个姓氏起源很早,有很多历史故事。

“谌姓延续4500多年,以前的祖谱上记载我们谌氏祖先是尧帝的三子大节公,分封到洛阳,赐姓谌。”谌守国说, 历代谌氏以读书、做官、行医为业,唐宋时期谌姓自江西、湖北迁徙到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浙江一带。

在谌守国的记忆中,村里有一本厚厚的谌氏宗谱。文化大革命时期,村里的长辈担心宗谱给家人带来灾难,就命人一把火烧了。后来,村里的长辈凭借记忆又续了一本,但没有宗谱详细。

 

一支铜笛传了几代人

 

谌守国珍藏的物品中,一支表面磨得发亮的铜笛最为珍贵。这支铜笛是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伙伴。喜欢戏曲的谌守国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电视里的戏曲节目,跟着吹铜笛。

“我小时候就喜欢听戏。我曾祖父和祖父当年都是吹笛子的好手。”谌守国告诉记者,他曾祖父和祖父都是道士,村民的红白喜事都会邀请他们。他手中的铜笛是曾祖父当年制作的。

说起此事,谌守国讲了一个故事:他的曾祖父以前用的是竹笛,后来因为竹笛不耐用,曾祖父就想做一支结实的笛子。家人攒了一些铜块,找一位老铁匠做了这支铜笛。谌守国的曾祖父把铜笛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最后,谌守国接过这支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笛子。

 

对孩子言传身教

 

“以后这支铜笛肯定会传给我。我虽然吹得不好,但一定会好好收藏。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昨日上午,记者采访谌守国时,正好遇到他的大儿子谌威来看望父亲。说起父亲手中这支锃亮的铜笛,谌威很骄傲。因为是家中的老大,他有机会继承这支传了几代人的宝贝。

在谌威和弟弟妹妹眼中,父亲是一个传统的人,待人实在,办事热心。年轻时,谌守国在乡里的文艺队帮忙,一帮就是好几年。虽然老人不善言辞,但不怒而威,孩子都很听他的话,而且父母言传身教,他们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

“教育孩子没什么大道理,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只要他们生活幸福,做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就知足了。”谌守国笑着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