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2月14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弹”出来的温暖记忆

发布时间:2016-12-14 07:32:15  

“弹”出来的温暖记忆

 

□晚报记者   高琳琳

 

“多少年没有见过弹棉花的了。小时候,我最喜欢听棉花弓发出的‘嘣嘣’声,既清脆又动听。”昨日上午,市民张芳站在棉被翻新店前有感而发。现在机器代替了传统工艺,老艺人弹棉花的场景难以寻觅。

翻新棉被怀念老手艺

张芳说,家里的棉被盖了十多年,又硬又沉。前段时间,她想把棉被重新弹一下,但是没找到弹棉花的店。找到弹棉花的店后,她赶快把棉被抱了过来。

“小时候,弹棉花的手艺人不会租用门面房,都是走街串户吆喝。这些手艺人大都是夫妻俩,背着一把大弓,骑两辆自行车。”张芳说,遇到有需要的市民,他们就会拿出工具,在地上铺一张草席,把旧棉花铺在草席上,然后用弹棉花的弓在棉花上弹。

张芳说,弹好的棉花既蓬松又暖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家里的棉被逐渐被蚕丝被、羽绒被等轻便而暖和的被子取代。但是,她还是觉得棉花被子暖和。

传统手艺被机器取代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建新街,找到一家弹棉花的店,看到两名工人正往机器里添棉花,旁边放了几床已经做好的棉被。

一名工人告诉记者,现在到店里定做棉被的一般是中老年人。棉被加工店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利润不大。弹棉花是根据重量计算费用的,他们只是赚点儿辛苦钱。

记者了解到,原来弹棉花时,将木弓用一根绳子吊在空中,弹棉花的人一手握弓背,一手拿锤子敲打弓弦,弓弦在敲击之下,发出‘嘣嘣’的声音。棉花就是这样被打蓬松的。弹棉花的弓弦是用牛皮绳或者牛筋做的,弹力很好,如果弹到手上,钻心地疼。

后来,手工弹棉花逐渐被机器取代,让老艺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弹棉花时会扬起很多碎絮,即使戴着口罩,对肺的伤害也不小。”这名工人说,弹棉花很辛苦,灰尘又多,而且棉花的用途也不如从前广泛。现在弹棉花大都使用机器,虽然省了不少麻烦,但仍然是体力活。

老手艺逐渐被人们淡忘

随着社会的发展,弹棉花逐渐被人们淡忘。记者走访时发现,40岁以上的市民对弹棉花会有一些记忆,绝大多数年轻人不知道弹棉花做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

据了解,依靠弯弓和锤子弹一床棉被需要很长时间,而且需要耗费很多体力。所以,当时弹棉花的手艺人基本上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老人和妇女是干不了这个活的。

“当时弹棉花,不光累,效率还低。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回来后连身上的棉絮和灰尘都没有力气清理,上床就睡着了。就这样,一天最多弹5床棉被。”一名工人说,他父亲以前就是弹棉花的,后来看父亲太累,他就买了一台小棉花机。现在机器越来越先进,没有人再学这门老手艺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弹棉花,弹棉花的手艺也许会因缺乏传承人而逐渐消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