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2月08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中的拐角楼将有新用处

发布时间:2016-12-08 09:02:51  

□晚报记者   高琳琳   /

yaohf161232.jpg 

“历史悠久的中山街拆了,我们这片的老住户都觉得有些遗憾,没想到拐角楼还保留着。看见拐角楼,我就想起它当年的繁华。”昨日上午,几名在市平等路聊天的老人有感而发。大家说起拐角楼,侃侃而谈。

 

城市历史的见证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平等路与中山街交叉口。通往市中山街的道路已经被封锁,只有拐角楼矗立在一片废墟中。记者绕过隔离板来到拐角楼前,看到两个男孩正在楼前玩耍(如图)。

今年82岁的杨保贵一直在市中山街居住,街上大大小小的商铺他都一清二楚。“老房子拆除了,我们搬到了铁路东,从小铁路走过来就像串门一样。”杨保贵说,这座拐角楼有60年的历史了。

杨保贵说,那时候的中山街风光无限,城里人买东西去中山街,农村人进城赶集也要去中山街。中山街最具盛名的莫过于新大楼、拐角楼了。新大楼、拐角楼是当时我市最大的国营商店,商品最全,款式最多,棉被、床单、衣服、布匹、肥皂、手绢、袜子、钥匙链、挖耳勺应有尽有。只要跨进这两个百货大楼的门,没有买不到的商品。

拐角楼,顾名思义是一座带拐角的楼,有东、南、东南3个正门,这在当时的驻马店非同凡响。拐角楼仅两层,位于中山街南端,从东西方向来的顾客,一般先去拐角楼,再去新大楼。

 

曾经的繁华令人难忘

 

“那时候,大家都说驻马店有个‘拐角楼’,逛上俩月不到头。”杨保贵说,那时候逢年过节,这里人流如织,每次从铁路东到这里,要翻过有栏杆的京广铁路道口。每次老家的亲戚来,家里人总是乐此不疲地领他们到这里看火车,之后逛商店。中山街是当时市区集旅游、观光和购物于一体的地方。

在平等路居住的刘荣花回忆,小时候,只要“拐角楼”一进什么新东西,商店开门时,人挤得连弯腰的空儿都没有。那是一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不一会儿紧俏商品就卖完了。

刘荣花说,小时候,孩子们经常跟着父母来看热闹,除了能得到售价一毛钱几分钱的零食外,还可以体验空间变化带来的新鲜感。大人一撒手,孩子像脱缰的野马、入水的泥鳅,在人堆里钻来钻去,从一楼风风火火跑到二楼,上去下来,下来上去,每个角落都转个够。

让这些老人记忆最深的是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这么多商品,这也想买,那也想买,但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买。转来转去,挑来挑去,然后郑重其事地把钱递给服务员。服务员接过钱,写好票,连同钱一起夹在头顶的夹子上。夹子穿在铁丝上,另一端通向收款台,服务员向前一推,钱和票就到了收款台。

各个柜组都有一条铁丝通向收款台,于是,空中被分割成许多个三角,来来往往。钱在头上飞,人在钱下行,扬扬手就能捕到飞驰的钞票,却没有一个人起歹意。

 

保存旧楼有新用处

 

“那时候谁在百货商店上班谁就是排场人,因为百货商店是公家的,里面的营业员相当有权力,有时候买东西要开他们的后门。”杨保贵说,时过境迁,随着中山街的没落,拐角楼也没有逃脱败落的尴尬,渐渐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虽然中山街拆了,但是拐角楼没拆,附近居民既奇怪又欣慰。

驿城区人民街道中山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拐角楼是一个时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为了保留这段历史,拐角楼一直没有拆除。中山社区下一步打算向上级部门申请,对拐角楼维修翻新,作为社区的办公地点,既节约了资源,又保留了市区为数不多的老建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