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捷
“说起电影,我立即会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昨日,市民王女士说,“现在坐在开着暖风或冷风的电影院看3D电影,我却没了儿时看露天电影的兴奋。”
“记得小时候,每到暑假姥姥就会让舅舅接我去她家。现在想想,除了姥姥领着我去地里摘菜外,记忆最深的就是跟着舅舅一块去看电影。”王女士说。
“晚上隔壁村放电影。”吃过午饭,这个不知从哪儿传来的消息,瞬间就家喻户晓了。此后,大人们开始抓紧干手头的活儿,争取早点儿吃晚饭。孩子们不停地看天上的太阳,盼着天早点儿黑。大约到了下午5时,村里的炊烟就开始飘起,贪玩的孩子也忙着帮大人往家里赶鸡鸭、羊。
吃过晚饭,村里的男女老少扛着长凳,一路说笑赶往放电影的村子,乡村小土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离放映电影的村越近,人就越多,此时孩子们已经无法淡定了,撇下大人飞奔到放映场地。
天还没有黑下来,一块镶着黑边的电影布(屏幕)被挂在两棵大树中间,前面已经摆满了板凳,坐着黑压压的人。随后,放映机发出“嗡嗡”的声音,孩子们好奇地围上去,看灯下转动的圆盘和飞舞的飞蛾。
“电影结束后,大家就扛起板凳回家了。与来时不同的是,孩子们大都没了声响。我被舅舅牵着手,闭着眼睛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怎么上床睡觉的,第二天都记不起了。”王女士说。
“如今,露天电影已经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儿时看电影的快乐,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王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