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蔚华
一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2016年又近尾声。“危机感”“年终焦虑症”一拨拨袭来:说好的健身减肥呢,说好的读书计划呢,说好的学习一项新技能呢,说好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那些年初制订的计划、设立的目标,仿佛还在昨天,又仿佛已经隔了很远。抓不住时间的手,总是眼睁睁看它溜走。于是,有人哀叹:如果时光能倒流多好!
二
“多少人曾梦想着能够从头来过,在他们快失去一切时将生活归零,而这正是我的经历。”在马克·李维的小说《如果一切重来》中,主人公《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斯迪曼就有了这样的“重来一次”的机会。
2012年7月的一天,安德鲁在晨跑中遇刺,清醒后的他发现自己回到了两个月前。上天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让他有两个月的时间调查阿根廷独裁期间一桩丑闻的真相,弥补对最爱的人犯下的罪孽,并找出杀害自己的凶手。
当谜底最终揭开,读者才恍然大悟,上帝并没有“开恩”于他,时光也并没有倒流,这一切只是安德鲁在昏迷中的挣扎和回忆中的重组。“生活并非现代的机器,只须按下按钮就可以将选中的部分再重演一次,生活中没有任何退回过去的可能。”这是安德鲁的感慨,也是所有人的遗憾。
三
在伏尔泰《查第格或命运》里,大祭司出了个谜语:“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分散的又是最广袤的,是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到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都消失不见,使一切伟大的东西流传千古?”
答案是,时间。
因为——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没有尽头;最短的也是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实现;在等待中煎熬的人,时间是最慢的;在快乐中沉醉的人,时间是最快的;它可以被切分成无穷的小块,也可以扩展成无穷无尽;当时谁都不重视它,事后又都追悔莫及;没有它,什么事也不能做;没有价值的东西,时间使人忘却;有价值的东西,时间使它永垂不朽。
四
厨房里的水龙头年久失修,许久会悠长地“滴答”一声。本着节约的精神,在其下置了一个脸盆,一夜过后大惊:竟然蓄了满满一盆,还在往外漫溢着!这时光不正如这细细碎碎、看似渺小的水滴吗?你珍惜,它就能滴水成河聚成财富;你无视,它也能毫不留情绝决离去。
总有一些细细碎碎的时间被我们用在看似重要的事情上,刷微博刷微信、逛论坛逛淘宝,再或者聊聊明星八卦、约个社交饭局等,多少个一分钟、一小时,就这样悄然流失一去不返。
也总有各种关于努力的“心灵鸡汤”向我们灌输着,然而极少部分的人认真看了并坚持做了,大部分人“自我感动”“自我激励”不超过五分钟就默默地抛诸脑后了。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一天24个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一天24个小时。对有些人来说,“内存尚满”,还有大把时光可供挥霍;但于另一些人而言,却深感时光容易把人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只在于,每个人对时间、对生命、对人生的追求和把控上。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光不能重来,生活不能归零。正因为此,当下更值得我们珍惜,因为当下的每一分钟,都在成为将来渴望回到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