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1月21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人筹建驻马店首个收容站

发布时间:2016-11-21 08:05:10  

开栏语: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闲暇之余,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昔日的人或事,看到泛黄的照片,就会浮想联翩。往事历历在目,令你思绪万千。如果你想把照片背后的美好回忆或感人故事讲出来和读者分享,请你拨打线索征集热线283011015103865585。本版即日起开设《旧照新忆》栏目,把你封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记忆闸门打开,晒出你曾经与战友、同学、同事、玩伴、闺蜜或家人的旧照片,向读者展示你内心深处的情愫及照片背后的故事。

 

四人筹建驻马店首个收容站

——老照片里隐藏的传奇故事

 

□晚报记者   高琳琳   /

363677_高:韩智民和老照片.jpg

韩智民在展示珍藏的照片。

 

一张旧照片有近60年的历史,照片上的4个年轻人朝气蓬勃。很难想象,在57年前,这4个年轻人筹建了驻马店第一个收容站(后改为救济站,现为救助站)。昨日上午,记者见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之一韩智民,听他讲述了照片背后的传奇故事。

筹建我市首个收容站

在市天顺路老街土管所家属院,提起78岁的韩智民,邻居们都很熟悉。因为酷爱书法的他从不吝啬自己的墨宝,只要有邻居来求,他都会按需求写字,甚至把自己装裱好的作品送给别人。

在韩智民珍藏的一个纸袋里,一张老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上有“收容站成立合影,1960年元旦”字样。

“当年,我们4个人筹建了驻马店首个收容站。这个年纪大的是我们大队长李凤岐,上面的女孩叫唐葡萄,这名工作人员是许庆生,现在新西兰。没想到,一眨眼57年过去了。”韩智民感慨道,这3个老朋友除了大队长去世外,他与其他两个人都还有联系,并且感情深厚。

yaohf1611119.jpg

 

韩智民回忆,1959年,时任驻马店中华大队大队长(如现在的街道党工委书记一职)的李凤岐接到上级命令,在市区筹建收容站。当时,韩智民是中华大队的一员。

“大跃进”期间,大批流民从家乡涌出,寻找生路。4名年轻人便在市中华大道南地下道南侧的一个大院子里建立了驻马店首个收容站。

工作尽职尽责

收容站成立后,韩智民和同事在元旦期间来到驻马店红旗照相馆,拍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还有一张是收容站同事的合影,当时大家手里还拿着枪呢!”韩智民向记者介绍,当时大家手里有枪是有原因的。当时流民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社会秩序。根据规定,韩智民和同事的主要任务是收容流民,解决他们的临时食宿问题,及时遣送流民回乡生产。

“许多流民不愿被遣送回乡。因此,许多流民故意不报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或者在收容站不走。”韩智民说,当时有的人被送上车又跑回来,屡送屡返十多次,还有个别流民谩骂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从不把这些委屈放在心上。

遣送途中差点儿送命

韩智民有时候会跟车把流民一一送回家。有一次韩智民押车,当时因为车内人多,有人想与他换位置,他就坐到了车顶上。

当车行驶至汝南县和平舆县交界处时,和他换位置的人下了车,一位老人被安置在那个位置上,可老人不愿坐,非要与坐在车顶上的韩智民换位置不可。经不住老人纠缠,韩智民又坐回自己的位置。

“我从车顶到车内不到20分钟,汽车就出车祸掉进了沟里,坐在车顶上的老大爷不幸身亡了。”韩智民说,如果不是那位大爷非要与他换位置,当时送命的就是他。

没过多久,收容站被转交给当时的民政科,韩智民任会计。后来,韩智民调到信阳工作,接着入伍参军。

和老朋友相见,每每说起当年的事,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这些老照片,成为众人参与历史和城市建设的有力证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