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1月15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磨油匠走进央视《我爱发明》

发布时间:2016-11-15 08:17:45  

 获得三项国家专利

磨油匠走进央视《我爱发明》

□晚报记者   闫宏伟   实习生   闫润宇   /

 yaohf161187.jpg

张大伟和他发明的芝麻收割机。

“驻马店种植芝麻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家祖祖辈辈与芝麻打交道。近十年来,驻马店芝麻种植没有大发展,我日夜不安。我调查发现,农民不愿种芝麻的主要原因是无机械化收种设备。我觉得,我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119日,记者在开发区金山社区见到了发明家张大伟。说起他与他发明的芝麻收割机118日上了央视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他笑而不答,跟记者说起他与芝麻的不解之缘。

 

接到订单不敢签 

小芝麻引出发明激情

 

“驻马店因为地域优势,种出的芝麻营养成分及香味世界独一无二。近年来,我市芝麻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少。我家祖辈制作小磨香油。2011年,经朋友介绍,两个韩国客户要与我签订年供25吨小磨香油的购销合同。他们的条件必须是驻马店产的芝麻,必须是石磨磨的。当时我市没有这么多芝麻,无奈我放弃订单。”张大伟说,这件事让他几天几夜睡不着。

张大伟说,当时他就在想,早在宋朝驻马店就盛产芝麻,长期以来驻马店更是以全国芝麻主产地自称。如今,我市的芝麻种植面积越来越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年我在全市走访,依据我的走访和我多年与芝麻打交道的经验,结论是芝麻收种缺少机械设备,农民种芝麻‘出力不见利’,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因为芝麻种植面积小,全国大的机械生产厂家不愿意投资研发这样的设备。”张大伟说,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决定自己试一试。

万事开头难。2011年,本来天天与石磨打交道的张大伟,凭一股韧劲,一头钻进了芝麻收种机械的研发中,废寝忘食,画图纸、试设备……

 

不惜代价搞发明

磨油匠变身机械师

 

“为制造出能投入生产的芝麻收割机,我聘请过机械技术人员。我把想法告诉他们后,因为没有参考,没有模型,技术人员三两天就走了。”张大伟说,没办法,他只好自己动手。

通过朋友,他花近20万元钱购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机床、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开始自己发明。

就这样,与石磨、香油打交道的张大伟,天天待在自己的制作车间,与车床为伍,与电焊为伴,画草图,改设计,很多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2012年,他的第一代芝麻收割机制成了。当芝麻收割机投入使用时,他才发现“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芝麻收割机收割速度慢,芝麻严重浪费。

张大伟将发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又一头扎进机械车间,改造、加工、完善。2013年,他的第二台芝麻收割机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制作完成。经过多次实验,芝麻收割机基本达到了他的要求。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张大伟说,因为他天天泡在芝麻收割机的研制上,小磨香油的生产销售投入精力少了,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即便这样,他还是拿出钱来购买发明用的机具设备。为此,他先后投入研发经费800多万元。去年最困难时,他卖了自己的奥迪Q7和儿子的婚房。

2016年,他在两代芝麻收割机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三代芝麻收割机。据张大伟说,第三代芝麻收割机每天能收100亩芝麻,达到了他的要求。第三代芝麻收割机引来了央视《我爱发明》栏目组的记者。

“我是农民出身,知道干点儿事非常难,但我把芝麻和芝麻系列产品走出国门列入了我的人生计划。”张大伟说,他在发明芝麻收割机的同时,还发明了芝麻播种机、芝麻烘干机,这三种机械都获得了国家专利。现在,他在上蔡、西平、遂平等地已建成3000多亩芝麻种植基地,希望将来通过他的努力,让驻马店芝麻系列产品、小磨香油成为驻马店名副其实的名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