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1月11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信仰撑起梦想之花

发布时间:2016-11-11 08:26:30  

□刘静

鲁迅在《故乡》里写道:“当闰土问我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话可以理解为先生的信仰。先生最初的愿望是学医,治病救人,但在日本,他发现学医只能治愈身体上的病痛,治不了精神上的病痛,故而弃医从文,试图用文字唤醒当时那些麻木的中国人。从此,文字成了他终生的信仰,尽管也有困顿,也有迷茫,但从来没有退缩过,这成就了他“俯首甘为儒子牛”的一生。

在抗日战争年代,无数的有志之士凭着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用对党的赤诚铺成了一条通向光明美好的路;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成了亿万群众心中的信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随着毛泽东的逝世和社会浪潮的变迁,信仰开始动荡,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让我们纯正而单一的信仰变得支离破碎,信仰似乎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在各种文化和思想的冲突下,信仰飘摇成风中的杏花,在心头摇曳。

我相信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信仰,无论是物质、金钱、名利、地位还是其他,信仰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前行。在我看来,信仰必须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是一个人内在及外在的体现。

信仰应该是单纯的。有一篇《不要把佛信得那么痛苦》的文章里,讲到了藏民对佛的敬拜,藏民走一步磕一个头,哪怕头磕破膝盖磨烂,也无怨无悔,直到达到心中的圣地。他们从内心深处觉得奉献自己的一颗心最重要。信仰就应该如此,简简单单,清清爽爽,不掺杂太多的欲望和杂念,干干净净地捧上一颗心,信仰的光辉自会笼罩。

信仰应该是火热的。信仰一旦被火热的心点燃,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会发出火光,即使是星星之火,也会燎原成蔓延之势。这种火热也许会生化成波浪状的曲线,却不妨碍它再度燃烧。这种火热不仅会点燃自己内心的热情和激情,还会感染别人,让别人看到信仰的强大。

信仰应该是喜乐的。我们把信仰装在心中,就是因为它能带给我们希望。一条充满希望的路,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尽管它会有艰难困苦,也会有荆棘野草,但只要心中的信仰不动摇,我们就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喜乐就会不自觉地溢上眉梢,在心头荡漾,明丽整个身心。

信仰应该是与人为善的。无论什么样的信仰,都要扎根在以善为本的土壤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信仰。如果为了自己的信仰,去坑蒙拐骗,去损人利己,这不是一种纯净的信仰,不值得提倡。有信仰的人,会把善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出信仰的光,吸引更多人向信仰的焦点聚拢。

一个有信仰的人,时时处处以自己的信仰为灯塔,不断规范、修正自己的行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目光一定是柔和的,他的内心必定时时充满了感动和感恩;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语打击而否定自己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必会自带光芒,让善的因子在身边播撒。

慢慢地,我知道了,信仰是《活着》里的富贵,先后经历了7位亲人的离世,他依然能坚强地活着,不论支撑他活着的动力是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他内心坚定信仰的托举;信仰是《我与地坛》里的“我”,是面对苦难、走出苦难、坦然面对苦难的生活态度;信仰是《城的灯》里冯家昌和刘汉香的选择,是利益和人性的冲突交织;信仰是《穆斯林的葬礼》里新月对爱情的追求、韩子奇对玉器的着魔,是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的不同追求……

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可怕、可怜的,更是可悲的,有了信仰而不好好地呵护,就如同心中的浮萍,经不起风吹雨打。种下一个怎样的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走向,才能撑起梦想之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