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首席记者 李 杨 文/图
付宏贞在小卖部里整理物品。
“两年前,我们夫妻二人在外面打工,一个人的月工资只有千把块钱,只够供应女儿上大学和我们两口的生活费。现在不一样了,开了这个小卖部,不仅不用上夜班了,收入也增加了。女儿今年上大四,很快就毕业了。未来5年,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昨日,在市自由街北段,付宏贞在自己的小卖部,笑着对记者说。
付宏贞今年46岁,她的丈夫范文忠比她大4岁。两人都是下岗职工。下岗后,付宏贞和范文忠都选择在市区打工,平时不仅工作忙,还要上夜班。“那几年,我俩的身体都变差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们一熬夜就血压升高。尤其是范文忠,几年下来钱没挣到,身体反而出了毛病。你看墙上挂的塑料袋子里,都是他平时吃的药。”付宏贞说。
记者打开塑料袋,看到袋子里装的大都是治疗心脏病和高血压的药。付宏贞说,两年前,他们夫妻俩在双方兄弟姐妹的资助下,在自己家对面租了一间门面房,开了个小卖部。夫妻俩最高兴的是终于可以不上夜班了,而且收入也增加了。
“新华街道新华社区的工作人员没少给我们提供帮助。这个小卖部能顺利开门营业,与他们有很大的关系。”付宏贞说,全市“双创”工作开展之后,自己全力配合,把门前“三包”工作做好。
“环境好了,自己看着也舒心。本来就是自己门前的卫生,自己保持好是应该的。环境好了,心里也亮堂了。现在市区整体环境比以前上升了几个档次,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付宏贞说。
付宏贞和范文忠育有一个女儿,对于未来5年的规划,夫妻俩想的最多的是女儿。
“女儿在郑州幼儿师范学院上大四,现在在市开发区二小当音乐实习老师。希望女儿毕业后,能顺利参加我市的招教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付宏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