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和回族小学校长不断接到线索
首任校长孙女终于找到了
白爱莲讲述了爷爷创办学校的义举
□晚报记者 高琳琳 文/图
本报讯 “从小我就听家人讲爷爷扶弱济贫的故事,而且我们兄弟姐妹7个都是从回族小学毕业的,和爷爷创办的学校有扯不断的渊源。”昨日上午,作为驻马店市回族小学第一任校长的孙女,白爱莲如是说。
百年校庆
回族小学寻找老校长
本报近日连续报道了驻马店市回族小学即将迎来建校百年的大喜事。学校在丰富百年校史文化时发现,建校以来,有5位校长的资料缺失。为了纪念老校长的丰功伟绩,学校想通过晚报寻找白润清、宛绪亭、张静修、陈晓梦、郑海卫5位老校长及其后人,完善校史资料,教育后人。
报道刊发后,本报新闻热线和市回族小学校长张卫国接到许多热心市民打来的电话,为学校和晚报提供线索。
一位和陈晓梦校长共事多年的退休教师杨红革提供了市回族小学第13任校长陈晓梦(已故)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帮忙联系了老校长的家人和孩子。随后,另一位老校长郑海卫也有了消息。郑海卫目前身体健康,在市第四中学家属院居住。
据了解,郑海卫从市回族小学调走后,曾到市第十中学、市第四中学任职,后在市第四中学退休,今年已经80多岁了。
多方努力
找到学校创办人的后人
晚报在帮忙寻找老校长及其后人的同时,市回族小学通过全校教师向老校友咨询、发微信圈寻人等方式寻找其他三位老校长。很快,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学校第一任校长白润清的后人找到了。
“我是白润清的孙女,今天在报纸上看到寻人的文章。”白润清的孙女白爱莲向市回族小学校长张卫国介绍自己的身份。为了核实相关信息,张卫国询问了一些老校长的情况,最终确定白爱莲是第一任老校长的后人。
白爱莲称,她在回族小学附近居住,偶然翻开报纸看到了市回族小学寻人的报道,惊喜地发现,学校正在寻找的老校长白润清正是自己的爷爷。
“我今年60多岁了,没见过爷爷。他过世那么多年了,没想到还有人记得他。”看完报道后,白爱莲一边流泪一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两个姐姐。三人商量后立刻与张卫国联系。
回忆往事
先辈义举代代相传
在有限的记载中,清末秀才白润清创立的“私立育英小学”开创了驻马店办学之先河。学校首任校长白润清(1886年~1930年)节衣缩食,带头捐资办学,创立“私立育英小学”,大家推荐白润清担任第一任校长。学校当年招生一个班,仅有教师姚少臣一人。白润清虽任校长,但不取报酬,为人正直不阿,热心公益事业,深得群众的爱戴。
“小时候我经常听大姐讲我爷爷的故事。那个时候,市区瘟疫横行,爷爷在院里支了一口大锅,煮了很多中药免费向大家派送,救回了很多人的性命。”白爱莲称,爷爷从小家境贫寒,特别能体恤劳苦大众。后来,爷爷从周口来到驻马店松鹤堂药店行医治病,因医术精湛,热情对待病人,乐善好施闻名遐迩。
白爱莲回忆,大姐的名字是爷爷起的,因为他创办了育英小学,所以姐姐叫白龙英。爷爷希望家里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因为爷爷奶奶的坟都在回族小学院里,父亲经常带着她和姐姐给爷爷奶奶上坟。
白爱莲的父亲是个一心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因为有爷爷和父亲等人的教育,白家人做人做事都很谦虚,不争名不求利,默默奉献。白爱莲兄妹7人,目前只有她和两个姐姐在世。
上门探望
继承遗志教育后人
“这是我们学校的一点儿心意,感谢老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永远铭记。”昨日上午,张卫国和同事带着鲜花和礼品先后来到老校长白润清的孙女白爱莲、陈晓梦、郑海卫的家中看望,并送去了全校师生的一份心意。
“学校已经和三位老校长的后人取得联系,听他们的家人和后人讲述相关的故事,这对学校丰富校史文化非常有帮助。”张卫国说,找到老校长及其后人他们很激动。他们一定会继承教育先辈的遗志,教书育人,甘于奉献。
“另外两位老校长宛绪亭、张静修是抗战以前就职的,虽然寻找起来很不容易,但我们很有信心。”张卫国说。
本报希望广大市民继续提供线索,帮助市回族小学早日找到宛绪亭、张静修两位老校长及其后人。
热心市民和两位老校长的后人可与驻马店市回族小学联系(13783370258、13939662660),也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