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先祖思想 传承儒家文化
孔子后裔安居驻马店
□晚报记者 高琳琳 文/图
孔繁斌在查资料。
今年84岁的孔繁斌亲历了“75·8”,在他的指挥下,保住了宿鸭湖水库,挽救了下游几十万人的生命。他还是孔子的后代,虽然晚年出行不便,但依然用自己的行动奉献余热,牵头整理编撰了孔子世家谱驻马店支谱。
编撰家谱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驿安小区8号楼一楼,见到了84岁的孔繁斌。老人因为腿脚不便,目前和小女儿一起生活,饮食起居由小女儿照料。
听说记者要看他的家谱,老人很高兴,叮嘱女儿把家里的几本家谱都拿来。
“这是世家的,这是驻马店的,这一本是我主编的。”孔繁斌向记者介绍。
老人说,他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后人,繁字辈,目前在市区算是较高的辈分了。
说起牵头整理编撰家谱一事,老人说,从小父亲就说他是孔子的后代,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个有学问的人。由于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他就自己在家学。父亲没事时教他写字。
离休后,孔繁斌和几个宗亲聊天时说起此事,大家都表示想把驻马店的孔氏家谱续起来。说干就干,孔繁斌先到山东曲阜孔子故里探亲,追根溯源。经过多次走访,孔繁斌了解到,孔子后裔除在山东曲阜居住最为集中外,还有部分迁移到世界各地。据考证,在驻马店市以汝南为中心的孔姓族人都是孔子的后裔。
经过多位孔氏后人的努力,经过三年的编写和收集,孔子世家谱驻马店支谱终于编撰成书,弥补了孔氏族人未入宗谱之遗憾,了却了众人的心愿,同时弘扬了先祖孔子思想,传承了儒家历史文化。
追根溯源
孔繁斌说,孔氏后人以汝南为中心居住,并散居于邻近的正阳、上蔡、平舆、确山、新蔡、西平、遂平、驿城区等地。
记者了解到,从明初洪武年间,孔子后裔在天中这方土地上生活了600多年。明成化八年(公元1473年),汝南孔子后裔为纪念先祖孔子,在城内修建了文庙大成殿(汝南县委院内)。这里曾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随后,孔子后裔又在汝南县城中心修建了孔氏祠堂(中山宾馆院内)。每年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全县孔氏后人(每户一人)在孔氏祠堂吃住,到城东关北新街汝河北岸孔希祥、孔言诚墓地,扫墓祭祖。
孔繁斌告诉记者,汝南孔子后裔至今还传承一些习俗:一是清明节扫墓添坟时不添坟头。这是为了区别其他姓氏,表示对孔子的敬仰。二是题写中堂对联不同。目前,天中孔子后裔已发展到7000多人。
笔耕不辍
孔繁斌的老家在驿城区水屯镇堰头寺。他16岁便参加革命,22岁任汝南县副县长,曾当选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治淮模范。34岁,孔繁斌调任驻马店地区水利局任职,从事水利工作几十年,足迹踏遍了当时驻马店地区的山山水水。
1975年8月,时任驻马店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孔繁斌亲历了那场劫难。当年8月8日,宿鸭湖几乎漫坝,上级决定由孔繁斌负责炸坝分洪。在他的指挥下,保住了宿鸭湖水库,挽救了下游几十万人的生命。
离休后的孔繁斌笔耕不辍,他编写的现代戏《革命花火》在剧院演出,并编写了《75·8抗洪志》一书,不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牵头编撰了几十万字的孔氏驻马店支谱。
现在虽然行动不便,但老人不愿停下来,有时间就会拿起笔写点儿什么。老人说,他这辈子没给后代留下什么财富,就留下这一屋子的书籍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