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种养回归自然 土鸡“飞”向全国
“田园梦”为他插上腾飞的翅膀
□晚报记者 苏 玲 文/图
石磨面粉。
打包裹。
他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又是农场主和成功的电子运营商。他就是27岁的平舆县李屯镇人何磊。昨日,记者采访了何磊,看他是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追求自己的田园梦的。
回乡创业
何磊从李屯镇初级中学毕业后到北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打工。几年后,他熟悉了网店销售的各个环节,看到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巨大潜力,于是萌发了回家乡创业的想法。
何磊的老家在平舆县李屯镇位楼村。他家东侧就是成片的葡萄园以及核桃林。他用打工积蓄买来豫南土鸡,在树林放养。鸡以青草、昆虫为主食,五谷杂粮补饲,不添加激素。在专家的指导下,何磊和家人精心喂养,原本的1000只土鸡慢慢发展到5000只。他在郑州注册了“天中人家”商标,他家的土鸡和土鸡蛋有了“身份证”,开始在互联网上销售。
“头三年基本没赚到钱,都是在摸索、实践,毕竟创业不容易。”何磊对记者说。
有了属于自己 的 “天中人家”生态农场,何磊从此开始了“快节奏”和“慢生活”。快节奏是指他每天都要从家里到镇上去快递土鸡、土鸡蛋、芝麻叶、石磨面粉,忙得像一个陀螺。慢生活,就是他开始琢磨关于种和养的老式细节,并身体力行。
身体力行
记者在何磊的生态农场见到了他。何磊正忙着喂小鸡贴标签。他举起手中印有二维码的标签说:“这就是小鸡的身份证,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建立一个信息可追溯平台,为每只鸡注册了一个身份证 ,顾客只需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了解每只鸡的前世今生。”
何磊说:“我卖的不仅仅是鸡蛋,更是信誉、品牌。我如此努力,只为消除顾客对土鸡蛋身份的顾虑。”
何磊家二楼的工作室里,一张桌、一把椅子、一台电脑、满书架的书。真空包装机、宽大的包装台、纸箱、胶带、天中人家标志牌。电脑监控的多个画面里,可清晰地看到养殖场里的鸡群。养殖场里,自动化的清洁通风鸡舍、聚虫灯等一应俱全。
何磊告诉记者,整个国庆假期,他都与家人一起干农活。每天到鸡舍捡拾1000多个鸡蛋,还要忙着包装、发货。200多亩玉米刚刚收完,还在晾晒。
“节假日市场需求量大,一天能卖200只土鸡。“何磊说。他不接待找上门来的摊贩。他的出货渠道是网上销售,在驿城区、汝南县、平舆县陈蕃市场桥南市场 ,设立了多家品牌直营店供应土鸡和土鸡蛋,每天鸡蛋供不应求。外地的顾客在网上下了订单,他把宰杀过的土鸡用真空袋封好,装在加了冰块的泡沫包装箱里,快递公司用飞机72小时之内送到各地消费者手中。
何磊家的二楼还有一间石磨面坊,直径一米的石磨由一个小电机带动,一小时才磨十多斤面粉。石磨面粉很受消费者欢迎。
田园梦
“我家的小麦不打农药,产量低,但是石磨面粉能卖出好价钱。”何磊说,他感觉现在的很多农民不像农民了,脱离了体力劳动,又没补充新的农业知识,甚至是城里人到农村承包土地,撒上化肥等着收粮食。真正的农民和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能够吃苦耐劳。他用上世纪农民种地的传统标准种植农作物,用发酵过的粪便当肥料。虽然一切都显得慢节奏,农作物产量低,土鸡生长周期慢,但是他的销售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因为他经营的是品牌、信誉,品牌和信誉回报给他价值。
互联网时代给了他创业致富的平台。虽然实践销售经验都有了,但何磊还是担心自己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今年7月,他主动参加县里开办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培训会,还自费到河南农业大学聘请专家指导养鸡场绿色生态循环经济链建设。
何磊计划在鸡场周围扩建生态果林,鸡粪用于肥料种植,林木聚虫,给养鸡群,确保整个养殖场零污染,最终实现绿色循环运营。
何磊表示,他将进一步扩大生态养殖规模,带动更多乡邻脱贫致富,走种养一体化发展之路。目前,何磊的天中人家淘宝店走上正规,日销售额最高时突破3万元。农民,靠种地致富不再遥远。
在村民眼里,何磊是农场主,是老板。在朋友眼里,他是一名成功的电子商务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