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别的方式让战士生命延续
——武警战士袁明贵家属捐献袁明贵器官侧记
□晚报记者 王仲华 苏 莉
通讯员 冯 立 丁龙强 文/图
袁明贵生前照片。
袁明贵生前在工作。
袁明贵家人在器官捐献书上签字。
医护人员为袁明贵穿上军装。
袁明贵的妻儿。
致敬完毕,一场“接力生命”的手术开始。袁明贵的器官:肝、肾、肺,将在4个人身上“延续”。
而此时,袁明贵的妻子郭女士眼睛哭得红肿,她用颤抖的双手一遍遍地抚摸着他们的结婚证、身份证……
战士突发脑梗死
今年9月26日,袁明贵因突发脑出血出现昏迷状态,被迅速转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入院后直接进入ICU(重症监护室)救治。
“来的时候,病情很重,一直昏迷,直接就进了重症监护室,当天晚上就用上了呼吸机。”该院一位医生说,他们初步判断后紧急采取抢救措施,医院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会诊并制订治疗方案,但效果不理想,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因为患者很可能是脑部血管梗塞,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这名年轻的武警战士。医院最后确诊,袁明贵患的是脑部静脉窦血栓。
虽然进行了全力抢救,袁明贵最终还是没能醒过来。
战友眼中好兄弟
“干啥都认真,我们叫他爱拼的袁老兵”。“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人需要帮忙,他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认真地帮助他人解决烦忧。”昨天下午,记者赶到武警驻马店支队采访,提起好战友袁明贵,大家都这样说。
战友们说,袁明贵爱岗尽责、诚恳待人、忠诚老实,他对战友就像亲兄弟一样,经常与他们谈心、聊天、释疑解惑,中队战士都喜欢叫他“袁老兵”。2014年8月,为解决中队官兵洗澡难的问题,他主动在中队二楼设计了淋浴室,又精心选购了填充砖、水管、沙、水泥、热水器、电热器等所需物品。战士王伟说:“袁老兵把砖块搬到楼上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垒砌等工作。我跟袁老兵说,休息一下吧,别累着了。袁明贵却笑笑说,没事,不累,建好了,我们就不用老去外面花钱洗澡了。当时,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袁老兵这么累,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为了让我们尽快洗上热水澡。”
战友们常常看到,袁老兵浑身的泥灰,憨厚的笑脸,执着地工作着。去年5月,部队计划对营房的楼梯进行粉刷,他主动请缨,只想为部队节约些经费,从刮墙、打磨到每一次粉刷,他都亲历亲为,辛苦自不用说。有一次,战士王轩问他:“袁老兵,刷墙那么累,你这么辛苦,衣服都破了,咋不换件新的?”他这样回答:“补补还能穿,洗洗还和新的一样,要节约,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关键是大家可以受益。”他浓浓的贵阳腔,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战友们仿佛从他身上又看到了雷锋的身影。他就是这样,严于律己,乐于付出,只要跟他接触过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工作积极,责任心强。他能吃苦、肯吃苦,工作起来就像一台发动机,不知停歇。作为武警驻马店支队勤务中队水电班班长的袁明贵,因为他的“爱拼”精神,荣立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三次,支队嘉奖一次,技术能手、执勤能手各一次。
家属含泪捐器官
“弟弟2005年入伍,服役11年,一直在为部队、为国家奉献。弟弟生前就有去世后捐献器官的心愿。现在,弟弟的生命没能抢救过来,在弟弟生命的最后时刻,就让我们代他完成心愿吧。”袁明贵的二哥袁明武说。
袁明武与其老母亲、袁明贵的妻子等进行短暂沟通后,家人一致同意完成袁明贵的心愿。“有用的器官都捐献了吧,能救一个算一个。” 袁明武说,这样也可让年轻兄弟的生命得以“延续”。
10日下午,郑州市红十字会器官协调工作人员,赶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
袁明贵母亲、妻子、哥哥及战友等候在外科ICU门外,袁明贵的妻子郭女士背着孩子默默地站在一旁,一双眼睛早已哭得红肿。在她的背上,深红色背扇是贵州特有的背娃工具,背扇上绣着寓意吉祥的图案,上面写着“宝宝快乐”。
郭女士抱着孩子哽咽着说:“我和宝宝最后一次与明贵见面是今年8月。宝宝长得特别像他爸爸,跟他爸爸最亲……”
“她已经哭晕了多次,无法接受丈夫脑死亡的鉴定结果。”袁明武说,弟弟结婚才两年,夫妻感情很好,宝宝刚满10个月。明贵因为在部队服役,很少照顾到老家的妻儿,他总是跟家里人说,等他服役完毕,一定好好补偿妻子,好好陪陪孩子,可现在……
袁明贵的母亲在医院里早已哭得肝肠寸断,她实在接受不了孝顺懂事的儿子就这么走了。
10日晚上8时,袁明贵的母亲、哥哥决定签署捐献协议,郭女士在一旁颤抖着从贴身的布包里一样样地掏出结婚证、身份证等材料。
随后,在郑大一附院和郑州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袁明武和母亲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最后,肩背着10个月大的儿子,郭女士也颤抖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们决定将袁明贵除眼角膜外的所有器官全部捐献。
“这是件光荣的事,是弟弟生命的延续。”袁明武说,等将来弟弟的孩子长大了,家人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他爸爸的事迹。
让生命得以“延续”
11时30分,一场“延续”生命的手术开始。
在手术室内,所有参与手术者均在手术台前默默伫立为袁明贵送行,并鞠躬致敬。一个鲜活的生命因意外戛然而止,又因器官的捐献得以延续。
“他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着想。”郭女士流着泪说。
“他是一名军人,帮助他人,是他经常做的,死后能救助他人也一直是他的梦想,相信九泉之下的弟弟知道后会很安心。”袁明武红着眼睛说。
手术中,袁明贵捐出了肝、肾、肺。随后,这些器官将会给4个生命垂危的人带去生的希望。
据郑大一附院肾移植科主任丰贵文介绍,袁明贵的肝脏和肾脏根据就近原则,分别植入了本院3名患者的体内,肺器官录入国家器官分配系统,4名患者获得新生的同时,袁明贵的生命也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