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华诞,举国欢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一些人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国庆假日期间,记者采访了医院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超市理货员。他们虽然在国庆假期没有休息,但他们却在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享受着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隔离病房内的别样温情
□晚报记者 苏 莉 通讯员 陈思妤 文/图
在重症监护室忙碌的护士。
“快,3号床位的病号呼吸困难,调整呼吸机数据!”“8号床位的病号情况有所好转,快通知他的家属!”……10月1日晚上,在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内,这个全封闭的病房与外面热闹的国庆气氛相比,显得非常紧张。护士长闵照琴与医护人员紧张地忙碌着,因为这里有13名重症患者。
当天晚上9时许,记者经过全方位消毒,身着卫生服,通过一道道安全防护门后,才得以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站。
“这里的病人病情严重,不能随便接受家属的探望,所有的护士和医生也都封闭在这里,与外界隔离开来。”闵照琴对记者说。
这时,医护人员接到通知,急诊病房一名危重的病人刚经过抢救,需要转到ICU进行监护治疗。闵照琴顾不上与记者说话,与医生和护士一起迅速安排床位,一切准备就绪等待病人转入。
“病人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年龄偏大……”由于情况紧急,这名病人很快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为了不耽误医护人员的工作,记者只好站在病房外观察。此时,大家高度紧张。
先前与病人接触过的医生说,这是一名肺部感染引起呼吸衰竭的病人,因年事已高,基础疾病较多,肺部炎症反复发作。病人当天晚上7时呼吸衰竭突然加重,进而心率下降。然而,送入ICU后,病人仍然有低氧血症,医护人员紧急完善各项检查,并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着呼吸机的数据。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检查身体,是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很多时候,入住的病人是男性,毫无知觉的病人需要四五个年轻护士才能搬动他们。在确保病人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几名护士集合到1床前给病人翻身。护士殷佳佳和王倩在病床的一边,将病人一侧的腿和胳膊先拉到一边,另一边的两名护士将病人身上的被子掀起来,托住病人的后背,四人合力帮病人翻身,然后再给病人盖好被子,检查管道等有无障碍。看到病人及其仪器正常后,大家才算松了一口气。
“重症监护室里住的全都是危重病人,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事关病人的生命安危,马虎不得。”闵照琴说,在这里,为避免压疮的出现,无论白天黑夜,每两个小时,护理人员就要为所有病人进行翻身、拍背;在这里,对于呼吸不好的病人,医护人员要随时留意进行吸痰操作;在这里,由于不能留病人家属陪护,护理人员要代替病人家属给病人喂饭、做口腔护理;在这里,医护人员不但要处理医嘱,随时观察病人病情,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安抚……
已是午夜12时,医护人员却还站在呼吸机旁观察呼吸机数据。闵照琴说,医生和护士虽然很苦很累,但它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职业。它的快乐在于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记者了解到,国庆放假期间, ICU的全体医护人员都主动放弃休息,忙碌在工作一线。
走近超市理货员
□晚报记者 康国富
12年前,29岁的郭春玲应聘到西亚德裕超市当理货员,没想到一干就是12年。
负责生鲜区的郭春玲从超市入口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走,随着一排排日光灯逐个打开,眼前琳琅满目的商品在灯光的映衬下色泽艳丽。她手脚麻利地把运输车上的蔬菜、水果摆到货架上,并不时浏览着手里的表格。那上面记录着主管给的调价表,她要在营业前检查活动商品的价格变化,简单地清理蔬菜的烂叶子、泥土。
“生鲜区的理货员是整个超市里最脏最累的岗位,我们面对的都是些极其较真儿的大爷大妈。”郭春玲说,超市的早市一开始,生鲜区就像战场一样,进店购物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个时段他们晨练结束,大都会来超市的生鲜、蔬菜区,买点生活必需品。有的甚至拿着笔、小本、简易秤、计算器来购物。这时候,理货员要紧盯着挑选蔬菜的顾客。“不是怕他们偷,而是防止他们破坏。顾客买菜总是想挑选最好、最干净的,往往会把蔬菜翻得乱七八糟,折损率高了,就影响收益。”郭春玲说。
记者了解到,西亚德裕超市整个生鲜区有50多名理货员,但仅有一名是五星级,她就是郭春玲。这个五星级可不是随便得来的,必须经过层层考核,相应的好处就是每个月可以多拿400元钱。
趁着几分钟短暂的空闲,记者又和郭春玲聊了几句。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今年15岁,上初中三年级,学习成绩还不错。
“我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很满意,每个月4000多元工资,房子也买了,家里还有些存款。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幸福。和十几年前相比,我已经很满足了。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获得幸福,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吗?”郭春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