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北京、上海两地同时公布网约车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此前,交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网约车新规。随着新规
焦点一:门槛
特大城市的私家车主还能开网约车吗?
从目前出台的地方细则来看,在“公交优先”和治理拥堵等“城市病”的考虑之下,特大城市对网约车的“门槛”仍然较高。
第一道门槛是针对车辆。北京规定,网约车不仅需要北京车牌,5座三厢小客车排量不小于2.0L或1.8T,7座乘用车排量不小于2.0L,车长大于5100毫米。
上海则规定,车辆不仅要有上海车牌,而且要达到国五排放标准,轴距要达到2700毫米以上,新能源车的轴距也要达到2650毫米。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上海网约车的主流车型如比亚迪秦及荣威E550,均能达标。
第二道门槛是针对司机。北京、上海均要求司机为本市户籍,北京还进一步限定男60岁、女55岁以下。此外,京沪两地都对司机的安全驾驶记录和守法记录做出了要求。
在对司机的要求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户籍。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在北京、上海的网约车司机中,不少是开外地车牌车的非京籍人员。
第三道门槛是针对平台。京沪两地的一大共同点,就是要求平台承担承运人责任,必须同时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相关数据均需接入监管平台。
例如,上海规定,网约车平台如果非本市注册企业法人,应当设立分支机构。北京提出对网约车平台实施许可管理,经营期4年,到期审核合格后可延期。
对此,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首席专家徐康明认为,从已经披露的地方征求意见版看,虽各有特点,但对网约车数量、运营标准等均设有严格的门槛。一些特大型城市发展受到人口、交通、空气的制约,对网约车设定高门槛也可以理解。
“出租车改革需要体现错位、融合发展,如果把网约车变成巡游车,改革就没意义了。”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说,改革要确保新旧业态平稳过渡、共同发展。
焦点二:价格
多地管控网约车数量、价格,打车会不会更贵?
“打车贵”、“服务差”是出租车行业的痛点。此次改革中,多地对网约车提出数量、营运标准的严格门槛,会不会使打车价格更贵?
三道门槛限制之下,达标网约车数量预计将大幅缩减。滴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此标准,滴滴达标的网约车仅为目前总量的5%。按照目前上海网约车数量约30万辆计算,达标网约车数量约为1.5万辆,相当于上海出租车数量的四分之一。
对于未作明晰规定的顺风车,京沪也提出了明确的杠杆:本地牌照,一天两次。以运量管控,来避免私家车以合乘为名,行网约车之实。
对于定价机制,北京规定网约车实行市场调节价,必要时可实行政府指导价。要求网约车平台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上海也规定,网约车实行市场定价,但需明码标价。
一方面是网约车运力的减少,另一方面是由市场定价,两相结合是否会加剧“打车贵”现象?
业内专家认为,运力规模的变化是影响市民打车难易的关键问题。所以,短期内供需会存在一定矛盾。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市场的逐利驱动,供需矛盾会逐步缓解。
上海大众交通董事长杨国平告诉记者,从运力来看,目前特大城市的出租车仍存在一定的挖潜空间,此外,随着市场的规范,正规的网约车公司也会拿到更多的网约牌照,这些新增的运力供给会缓解打车贵、打车难的问题。
“我们期盼细则尽快落地,使网约车作为新事物能够尽快规范发展。”首汽约车CEO魏东说,巡游车有他的特点,但网约车会加快出租车行业的服务升级和业务模式升级。二者需要统筹、错位发展。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说,目前网约车价格基本上是市场定价,补贴力度减少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价格竞争会转为服务竞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创造品牌效应。
焦点三:牌照
改革能否避免权力寻租?
出租车过往的历史表明,牌照也有可能沦为权力寻租的工具。那么,地方新政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对此,北京规定,改革巡游车经营权管理制度。新增巡游车经营权一律实行期限制;存量巡游车未明确经营权期限的,通过车辆更新逐步实行经营权期限。
同时,建立巡游车企业、行业协会、驾驶员和工会的“份子钱”四方协商机制,并根据经营状况、成本费用、租价变动等因素动态调整。鼓励巡游车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巡游车企业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
相类似,上海也规定,出租车经营权全部实行无偿、有期限使用,期限为6年,到期后根据服务质量再进行招投标。
实际上,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出租车,寻租的关键在于有偿经营权,这种有偿,不仅包括价格,更包括政策门槛,只有搭建公平开放的标准,才能避免权力寻租。
“‘份子钱’平等协商,实行动态调整,有助于让出租车司机掌握更多话语权、议价权,提升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虞明远说。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降低“份子钱”。在杭州,多家公司返还承包金的10%给司机,另外还通过补贴、奖励的方式,“份子钱”从每月8000元降到最低每月6400元。
在上海,滴滴出行与上海海鸥控股等机构发起了“上海海鸥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社”。服务社不收份子钱,入社驾驶员每月只需要缴纳50元服务费,便可享受发票管理、车辆商业保险、线上代缴税金等服务。
广州出台网约车新规
拟规定最高处罚达3000元
广州市交委8日公布的《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驾驶员需具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经营许可证有效期8年,破坏或改装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将面临最高1000元处罚。
广州网约车新规要求,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应当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为8年。对从事网约车的车辆,需配置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前排座位安全气囊和前、后座安全带。同时,按政府监管平台接入技术要求,将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相关数据直接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针对网约车司机,广州要求从业人员需取得本市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且名下无尚在经营使用期内的网约车,具备初中以上或同等学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
广州新规细化了网约车平台公司的责任,要求其承担承运人责任,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包括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驾驶员已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与驾驶员应当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驾驶员未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
网约车平台公司责任还有,网约车车辆交通违法未处理达3宗、网约车驾驶员机动车驾驶证记满12分或为非正常状态的,应当立即做好停止网约车车辆、驾驶员运营服务管理工作。待网约车车辆、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处理完毕、机动车驾驶证状态正常后,方可恢复网约车车辆、驾驶员运营服务。
新规拟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水平和结构,并按照明码标价有关规定在网约车平台公司官网和客户端应用程序对收费标准和服务价格进行明示。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利用市场优势地位侵害乘客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广州还对相关违法进行处罚。其中,对网约车驾驶员破坏或改装车辆卫星定位装置、营运设备功能故障、损坏,仍继续营运、途中甩客或故意绕道行驶等行为,将被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如果网约车驾驶员进入巡游车专用候客通道、站点轮排候客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将个人所有网约车交由他人营运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网约车车辆所有人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深圳出台网约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司机要有深圳市户籍或持有居住证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获悉,《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8日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网约车经营者、车辆和驾驶员、经营服务规范、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对网约车的排量和轴距进行了要求,并要求驾驶员具有深圳市户籍或者持有居住证,且有3年以上驾龄。
据《暂行办法》规定,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除应当符合国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深圳市登记注册的5座以上7座以下乘用车;车辆行驶证载明的初次注册日期至申请时未满两年;燃油车辆轴距2700毫米以上、排量1950毫升以上、达到深圳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车辆轴距2700毫米以上、排量1750毫升以上且发动机功率110千瓦以上、达到深圳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纯电动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续航里程250公里以上;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轴距2650毫米以上、纯电驱动状态下续航里程50公里以上。
据介绍,网约车车辆准入条件的限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按照国家关于网约车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定位,明确深圳市网约车的车辆技术条件应高于现行的巡游车车辆技术条件;二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网约车车型应与国际化城市形象相符,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三是参考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的车辆准入条件设定。
对于驾驶员,《暂行办法》规定,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驾驶员,除应当符合国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有本市户籍或持有有效的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自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被吊销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的记录。
据《暂行办法》,深圳将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必要时实行政府指导价。此外还规定网约车经营者应将车辆和驾驶员相关信息报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库应接入政府监管平台;网约车经营者应如实记录驾驶员、约车人在其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内容、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订单日志、上网日志、网上交易日志、车辆行驶轨迹日志等数据并备份,通过网络专线的方式传输至政府监管平台,并接收监管平台反馈的管理信息。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