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农户、公司三赢
西平县出山镇秸秆青贮变废为宝
□晚报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胡军华
本报讯 以往掰玉米留下秸秆,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浪费。现在玉米秆成了香饽饽,既环保又增加了附加值。如今,秋收时节,这种叫做“全株玉米青贮”的新方式在西平县农村成为时尚。
记者发现,在西平县出山镇吴堂村的田间地头却看不到农民忙碌的身影,而往年堆放在田间地头、道路两侧及沟壑里的玉米秸秆也不见了踪影。走进西平县中储草业有限公司,记者发现平日里让人头疼的玉米秸秆被粉碎后在这里堆成了一座座大山。旁边的青储打包机轰鸣着,正在把这些玉米秆打包后方便贮存。
据了解,为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难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果,今年,出山镇引进西平县中储草业有限公司,采用流转农户土地种植饲草玉米以及与农户签订种植回收玉米秸秆青贮合同的方式,运用边收割、边粉碎、边打包的先进技术,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目前,该公司已青贮玉米秸秆5000多吨。
该县农业专家张卫国告诉记者:“这种技术叫全株青贮,玉米等农作物即将成熟时,通过就地收割、粉碎、打捆后,外面覆一层拉伸膜,形成了一个厌氧的环境,再加入微生物制剂。乳酸菌在厌氧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繁殖,就可以让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让秸秆变废为宝。过去动物可能消化不了的,通过发酵,就可以被动物消化利用。”
据悉,这种青贮方法保质期相当长,饲料可以保存十年。这项技术提供了一种政府、农户和公司三赢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