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记者 董莉莉 文/图
王华在家属院表演。
“兴冲冲奉命把花送……”9月25日,在位于市富强路附近的一家属院中,记者见到王华时,她穿着戏服,正在表演一段戏剧。
王华今年54岁,戏曲是她儿时的爱好。用女儿岩岩的话来说:“我妈痴迷唱戏,毫不夸张地说,戏曲已经和她血液融为一体。”
“我是听着妈妈的戏曲声长大的,她会唱民间小曲,还会唱豫剧、黄梅戏,秦腔。她最喜欢的是秦腔,《三滴血》《杨家将》《三娘教子》《秦香莲》等一些名段她都会唱。”岩岩说,她从妈妈的戏曲声中,知道了很多故事,也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也迷上了戏曲 ,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戏迷。
王华告诉记者, 以前她是一名老师,唱戏只是业余爱好。退休后,唱戏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我天天唱,年年唱,一天不唱嗓子就痒。我家有好多戏曲光盘,一有空,我就打开家里的老式影碟机,跟着碟片中的知名戏曲演员学习演唱,一边学还要一边对口形、对眼神和动作,每一个细节我都反复练习。”王华说。
记者看到,在王华的衣柜里,除了颜色非常亮丽的时尚衣服外,还有很多漂亮的戏服。 王华说:“我平日里穿衣打扮很讲究,每天出门前,我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我的儿女知道我喜欢戏曲,只要在网上看到好看的戏服就会给我买一套。”
“年纪大了,孩子们都有各自的生活,也没什么事让我操心,我就爱唱戏。”王华乐呵地说,唱戏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交到很多朋友,也正是因为这些,她的生活才更充实。
王华告诉记者,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但是现在的戏曲现状令人堪忧,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娱乐方式的增多,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戏曲剧种在消减,戏曲人才队伍在萎缩,戏曲观众在流失。
“别看她的女儿喜欢听我唱戏,但她自己坚决不唱。”王华说,“其实,无论是豫剧、川剧,还是京剧,虽然剧种不同,但是戏理是相通的,我可以从中找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同时喜欢上它们不仅不矛盾,而且还能相互融会贯通、取长补短。”
说起戏曲,王华总有讲不完的话,她说:“戏曲让我的晚年生活越过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