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的世界里播种希望
——记驻马店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常冰瑶
□晚报记者 田立东
“下面我想请同学来解答这道题。谁来啊?”
虽然只有4名学生,但他们都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这是一间特殊的教室,4名学生和一名老师。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边说话,一边用手语表达。学生们并不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用不同的手语比划着。
1995年,从普通教育转到特殊教育,常冰瑶一干就是21年。常冰瑶对此倾注了自己的爱,她经常说:“我的学生是一群‘折翼’天使,我就是他们的‘妈妈’。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的一生与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为一批批‘折翼’天使撑起一片蓝天。”
为帮助耳聋学生尽快学会发音,常冰瑶自己想办法,摸索制作了简单实用的小卡片、小镜子等教学辅助工具。练习一次不行,就练习几十次、几百次。课堂上如果弥补不了练习的不足,下课后她就把学生叫到身边,边和他们玩,边训练他们发声。对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常冰瑶要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一天下来总是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但她从来没有抱怨。经过辛勤的耕耘,常冰瑶所带班级的孩子学习成绩都非常好。
“教聋哑学生开口说话,让他们能够融入主流社会。”常冰瑶告诉记者,这是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教孩子们开口说话、学习文化知识外,老师们还有一份特殊的职责——“保姆”。“因为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孩子们和老师的关系特别亲,他们非常依赖老师,有时候就像朋友一样。”谈起学生,常冰瑶有说不完的话,与学生像朋友般相处的模式,让她非常快乐。记得在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由于孩子比较小,有的孩子贪玩竟忘记大小便,常冰瑶经常帮孩子们擦屁股、洗衣服。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天使,常冰瑶用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跟她都很亲近。
21年来,常冰瑶和她的同事们在无声的世界里辛勤耕耘,用爱的奉献点亮孩子们黑暗世界里的心灯,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为许多不幸的家庭扬起了希望的风帆。花开有声,在分享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同时,常冰瑶也从一个羞涩的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她的教学成果多次获奖。常冰瑶觉得,当一名特教教师,这辈子在无声世界里守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