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战场竞风流
——驻马店火车站暑运攻坚战纪实
截至
客运
创建驿路情深“品牌”,他们殚精竭虑
驿路,是“一路”的谐音。驿路情深,是驻马店火车站的服务品牌。在有限的设备条件下,尽可能要旅客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他们……
优质服务,点滴做起。“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作为百年老站,驻马店火车站现在的站舍建于1986年,当时属于“高大上”建筑。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火车站出现设备老化和落后时代发展等特点。“硬件不足软件补”,该站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驿路情深”为依托,为旅客提供问询、三小(小药箱、小针钱、小工具)、助困、寻物、挂失、助行、手机充电等服务,并配备了必要的服务设施,如充电器、医药箱、轮椅等。聘请专业保洁公司保持候车厅卫生,保证全天24小时开水供应。细化作业流程,规范作业行为,要求客运员以“四情四优”为标准,积极主动帮助困难旅客。暑运期间,该站共帮助困难重点旅客62次,收到锦旗2面,表扬信9封。
应对危机,他们紧张有序。“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话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从
解决矛盾,他们科学应对。7月初,随着宁夏枸杞丰收,在以旅游流、学生流、商务流高度叠加的客流大潮中,新增了近万名以中年妇女为主的务工“枸杞嫂”客流。她们出行时间集中(十天左右)。虽然火车站有8台自助购(取)票机,但她们不会网上购票,需要到窗口排队买票。为此,采取售票大厅增开窗口、自动售取票机增派引导人员等方式,方便她们购票,力争不排长队。加强环境卫生打扫与保洁,候车厅全天24小时备足开水,配备十滴水、人丹等防暑降温用品,提供舒适候车环境;对电子导向显示屏进行整修,对进出站引导图示标志进行刷新,站前广播反复播报列车到开信息,确保旅客候车不慌,进站有序。增加人员配置,采取提前检票、专人引导进站、加强乘降组织等措施,防止跑、挤、抢等现象发生,确保“枸杞嫂”安全有序登乘火车。受地方城市改建电压不稳影响,候车厅空调不能正常运转的突发状况,该站立即排兵布阵,克服坐、等、靠的思想,主动与地方冷冻厂联系,购置大量冰块放置在进站口、出站口和电风扇下方等位置,加快空气流通,最大限度为候车厅降温。
货装
服务货主,他们与时俱进
作为九县四区的货物集结地,昊华化肥厂、大程面粉厂(著名厂矿企业)在数十年运输过程中与铁路结下了深刻友谊。但随着传统运输市场的变化,围绕加快推动,更好服务地方经济这个课题,他们交出了满意答卷。
转变思想,完善机制。思想变,天地宽。他们认真开展“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主题教育活动,全站干部职工通过对物流建设、市场营销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转变营销观念,明确规定了营销人员走访企业的时间、次数、内容,促使工作人员从“坐商”向“行商”转变。
换位思考,解决难题。采取“稳定大客户、发展新客户、兼顾零散户”的营销策略,用“联系走访、上门服务、每吨必争”的服务方式,成立营销队伍,分片划区,稳大宗、争物流,抢零星,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工作,努力拓展潜在发运市场。开通“95306”网站,每日定时与客户沟通联系,通过“有约必审核,有订必实现”,减少货主来回奔波,透明装车过程。车站货运干部率先作为,积极带头,深入走访政府机关、县乡、粮食库、厂矿企业,调查货源,宣传铁路运输优势,大力搞营销、闯市场、找货源、增效益。在走访中,他们大力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开发产品,对接需求。以“简化受理、随到随办、规范收费、热情服务”为服务承诺,大力开发货运新产品,满足货主需求。针对粮食货物“散堆上站、货场灌包”的进货方式,划定货位,配备称重台秤和货物传输机,并采取敞车装粮食办法,对货物随到随装,每车为托运人节省包装袋费用1000余元,节省人力及装车费1000余元,装车时间由原来人力装载4个小时,缩短为传输带装车2小时,在为货主节省费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装车效率。
大力开展1.5吨、
紧密配合,心系企业。克服天气炎热等诸多困难,强化运转、货运、装卸班组联劳协作,严格计划、调车、装车、挂运等作业环节,加强联劳协作,提高作业效率,确保实现“人在家中坐,货走千万家”。为优质快速运输货物,针对南北货物和专用线12个装卸车地点、最大作业半径达
特别是在夏季,他们冒着车厢内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进入车厢内检查货物装载情况。针对化肥厂“箱煤”运输,装卸班组冒着高温酷暑,提前到位,准备好装卸机械,第一时间将货物卸到汽车上,快速让货物到达工厂。针对遂平车站装煤而无装卸机械的现状,他们不顾天气炎热,开着装载机到达装车地点,抢时间,抢进度,快速装车,保证了货物快速发运。
运转
只要安全畅通,他们虽苦也甜
“只要安全畅通,他们虽苦也甜”。作为幕后英雄,运转的工作不得不提。信号楼,是车站工作的“大脑”。每天从接班起,值班员、联控员、信号员就开始一句句口述、复诵着单调枯燥却十分精准的口令。电脑屏幕上,车务终端系统的界面正显示着一趟趟列车的车次、股道,邻站同意发车、本站到达出发及邻站到达时刻等信息。信号楼里十多个直通电话机和固定电话机及对讲机声音此起彼伏,列车进入、驶出的指示灯不停地闪烁。虽然每班单调地重复着接车、发车,再接车、再发车,虽然枯燥无味,虽然机械熟练,但每次作业都得认真,都得用心。否则,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别在暴雨影响行车正常秩序期间,调度命令一条接着一条,行车计划不断调整,需要他们认真核对并火速执行命令。为此,他们加倍小心,上传下达,严守列车安全运行“红线”,最大限度保证运输畅通。他们是室内作业,属于“耗精力室内苦”型。而调车员是铁路系统劳动强度大、工作危险性较高的作业工种,属于“体力活室外苦”型。在室外高温酷暑环境中,调车员依然要身穿蓝色防护服,头戴黄色安全帽,手上戴着厚厚的帆布手套,扒在缓缓行驶的列车上,将车辆送到指定位置。在高温时段,车辆外层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如果不戴手套,手就要被烫伤。不穿防护服,皮肤就会被太阳光灼伤。虽然大汗淋漓,但不能伸手去擦汗。因为调车作业安全风险高,如果他腾出一只手来擦汗,那么另一只手抓不牢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调车员就是这样头顶烈日,栉风沐雨,将一辆辆货车送至到指定位置,用辛勤的汗水,默默地为城市做着不为人知的贡献。 (崔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