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8月30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踏莎行

发布时间:2016-08-30 08:36:23  

□任崇喜

 

 莎,这个淑女化的名字,听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动感,轻轻喊上一声,就仿佛习习凉风吹来,草应和着风的节奏,发出“沙沙沙”的声响。

假如按季节划分,这个季节应是草的壮年时代。虽然,“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盛夏的景象。但经过阳春的催发、盛夏的发酵,这秋日的草,经历风雨雷电的历练,便呈现出壮年的盛大气象来,茎秆粗壮,枝繁叶茂,精气神十足。与之相伴的,是草四处散发的清香味,或淡或浓,有草木灵魂的气息。

莎草,就在草的队伍当中。时进初秋,莎草进入它的疯长期。它的形象鲜明,个子高挑,身材秀颀,不像那些杂草,只会匍匐在地面上,卑微而孱弱,而是坚挺地立于地面之上。单株望去,如袅娜的绿衣少女,摇曳于水湄之上。它的顶端,是倒伞状的花序,花序辐射开来,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细细碎碎,簇在一起。远远看去,一蓬一蓬的,就像一把撑开的伞,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纷乱的光芒。

莎草的茎,呈三棱形,异常浓郁的绿,给了许多孩子欢乐的时光。这时光里,就有斗草的身影。

用莎草斗草,不是往常斗草的“武斗”。“武斗”,是把草的茎秆对折、交叉,两人用力向后拉,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开战前,双方都会大喊:“叫你断,你就断,不信咱就斗斗看。”大张旗鼓,为的是鼓舞士气。有人也以此“测算”天气阴晴。

另一种斗草法,即用手从茎的不同方向撕开,可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四方形框。谁的四方形框面积大,谁就获胜。

用莎草做游戏,则是折取一段莎草的茎,保留其顶端的伞状花序,双手用力搓动主茎,看到伞状花序张开,便迅速放开手,让茎径直飞向空中。

斗草游戏,泥土味十足。可惜现在,有多少孩子能认识这些草呢?更不用说那些别出心裁的玩法了。于他们而言,这些是遥远的童话。

莎草别名极多,古典的,如莎随、水巴戟、夫须;文雅的,如香头草、香疙瘩、米珠子、雀头香、水香棱、状元花、喂香壶;粗俗的,如地毛、水蜈蚣、王母钗、回头青、隔夜抽、地沟草、猪鬃草、吊马棕、猪毛青。我最为中意的是香附子这个名字。香附子,其实指的是它的根状茎,肥大,纺锤形,外皮紫褐色,有棕毛或黑褐色的毛状物。古人说:“莎,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大者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谓之香附子。”这个名字,立刻让莎草的形象高大而时尚起来。

就如那个词牌——踏莎行,与春天有关。

出乎我的想象,踏莎行这个词牌,居然与宋代人寇准有关。暮春之日,寇准和友人去郊外踏青。小草青青,乱花渐欲迷人眼。寇准望着无限美景,想起唐朝诗人“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脱口吟道:“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相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这样的词句略显香艳,略有春情,在文人宴饮时,最能挑动现场的气氛的。乐工问词调的名字时,寇准欣然将之命名为——踏莎行。

秋来草木香,包括莎草,也有莎香的美誉,在草香的缭绕中,在与草木温情脉脉的对视中,让灵魂安宁恬静。学一学古人的范儿,濯足以忘忧,饮足以沉醉,且看陌上花开,缓缓归!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