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8月30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艺术家苏民睡梦中安然离世 享年90岁

发布时间:2016-08-30 08:30:49  

 老艺术家苏民睡梦中安然离世   享年90

儿子濮存昕——父亲累了一辈子

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教育家苏民,于28日凌晨4时在家中安然离世,享年90岁。

根据苏民生前意愿,家中不设灵堂,丧事一切从简,追悼会将于95日或者6日举办。作为儿子的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说:“父亲走得很安详,就像是累了一辈子该睡了,如同命运的安排。”

daih160890.jpg 

苏民原名濮思洵(生前照)。

daih160888.jpg 

苏民曾在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饰司马徽。

daih160889.jpg 

濮存晰和父亲。

最后时光

待在家中直到最后一刻

 

苏民的儿子、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说,父亲是829日的生日,但卒于828日,起始点很巧合。“父亲从4个月前出院以来,直到生命的最后,都没有离开过家”。

据濮存昕说,27日,全家人一起吃了饭,父亲苏民还喝了汤,女儿把医嘱抄给他看,他因为不想用呼吸机,还开玩笑说“我不认识字”。中午睡觉前也幽默地跟大伙说:“good morning,我睡觉了。”

到了282时,家人发现异样,就叫了救护车,但到凌晨4时,父亲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我从家中赶来帮父亲换了衣服,我母亲一直很平静,只是送父亲到电梯口时难忍心酸。父亲走得很安详,就像是累了一辈子该睡了,如同命运的安排。”濮存昕说:“父亲从2005年以来,一次次病危又一次次渡过难关,得益于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父亲什么时候吃了多少,喝了什么,一个个细节都被她记录在本子上,再难写的药名她都会一一记下。”

苏民生平

他是演员、导演、教师

 

苏民原名濮思洵,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地溪村人,自幼随父迁居北京。因为是江苏人,再加上参加革命的需要,改名叫苏民。

1952年,北京人艺成立,苏民便到剧院,成了人艺的第一代演员。

从上世纪40年代,苏民便致力进步话剧运动。多年来,他在人艺舞台上先后扮演过《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格洛莫夫,《胆剑篇》中的范蠡等角色。1996年,70岁的苏民在影片《鸦片战争》中出演道光皇帝。

后来,他转型当了导演,导演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白》、《天之骄子》、《蔡文姬》等剧目。

北京人艺影视中心曾经历时三年,拍摄完成了十五集共计450分钟的大型人物传记片《演员、导演、教师——苏民》,足见其身兼角色之多。

他曾培养出韩善续、修宗迪、宋丹丹、梁冠华、冯远征、徐帆、何冰、胡军、王斑等几代人艺舞台顶梁柱。晚年他仍参与中戏人艺班的招生及教学,亲自坐镇考场、亲身示范台词,传承表演艺术、解悟人生。

苏民与濮存昕的父子佳话在话剧舞台绝无仅有,除父导子演的复排版《蔡文姬》外,两人携手的原创历史大戏《李白》更成为话剧舞台文人戏的经典之作。此外,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苏民曾扮演过1965年第一版《雷雨》中的周萍。当时的导演是夏淳,演员除了苏民,还有胡宗温、童超、于是之、郑榕、刁光覃、朱琳、赵韫如等。这一版本的《雷雨》汇集了北京人艺迄今为止最优秀的演员,成为北京人艺历史上的巅峰之作。而在舞台之外,两人还曾在影视作品中扮演过鲁迅。

子承父业

苏民没刻意培养濮存昕当演员

《人艺往事》作者牛响铃有篇写濮存昕与父亲的文章,其标题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文中写道:“濮存昕红了这么多年也没有闹出什么绯闻来,真难得!我妈(著名表演艺术家金雅琴)老爱说:‘那是因为小濮像他爸爸苏民。旧社会那种糜烂的气氛里,男演员有几个不花哨的?可是人家苏民长得一表人才,却一本正经。后来我才知道,敢情人家是地下党。’小濮不疯不闹,因为他的家教好,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濮存昕是在北京人艺的院墙内长大的,从小就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说:“只要父亲晚上有戏,一下午家里谁也不能大声说话。父亲演戏之前不吃饭,我经常拿着饭盒去剧院给父亲送饭。”在化妆室通向舞台的长廊里,有条黑黑的甬道,“我知道甬道的尽头是充满灯光的辉煌舞台。”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苏民,为何从没想过让濮存昕演戏,却偏偏儿子演出了大名堂?苏民答道:“熏陶啊!我上初中一年级13岁,讲新课时老师常让我示范读课文。为什么?我比别人读得好哇。父亲教我读《古文观止》,没有标点呀,他断着句子读,我就断着句子学。”

那次采访中苏民还谈道:“濮存昕初中毕业就到东北兵团去了。他的文化是在家庭生活里熏染出来的。我很多朋友到家里来,谈话、说戏、讨论剧本,他常在旁边听着,这本身也是影响。我的朋友都是演员、导演、读书人。这些影响是说不出来的。过去叫做‘口传心授’,你嘴里说出来的,你心里想的,这些对孩子都有感染。”

老友追忆

郑榕:人艺后继有人多亏苏民

28日记者致电已经92岁的人艺老艺术家郑榕。得知老友去世的消息,郑榕难掩悲痛。“去年我还去他家看他,当时他身体还好,留我吃了晚饭,他和他爱人都是特别真诚的人,没想到那是最后一次见面。”

郑榕说,苏民对于人艺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了一大批人艺舞台的中坚力量,人艺后继有人跟他有很大关系,“前段时间梅阡夫人为梅阡百年诞辰举办的座谈会上,濮存昕代表苏民参会,他在发言中说,‘我父亲嘱咐我一定来,说人艺老传统不应该忘掉,人艺这股人气不能断掉’。他对剧院的这份感情让我很感动。”

郑榕评价苏民一生从不强调个人,从小接受传统教育,道德观念很深。在平时的接触中,苏民给郑榕的印象是:很真诚,很认真,没有架子。

蓝天野:一生挚友“天堂等我”

与苏民相识、相知74年,蓝天野将苏民视作一生的挚友,得知老友故去,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蓝天野依然哀痛不已。

“我们自1942年同学,一直在同一学校,同一剧团,同年到解放区,又同时回到解放了的北京,始终在同一剧团、剧院,同年转做导演,至今74年,且真情相处,毫无是非芥蒂,聊可告慰的是他在睡梦中安详离去,是天意安排他解脱。一位优秀演员、戏剧教育家走了,他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会深深记住他,一位有成就、有担当的戏剧人!天堂等我。”蓝天野说。

丁里:多才多艺“师哥”离去

在解放前就跟苏民共事的人艺资深道具师丁里,对于苏民的离去唏嘘不已,28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已经有两年没有见过苏民,知道他身体不好,这两年剧院的团拜会他都没有参加。在丁里印象中,苏民为人很谦虚,对同事都非常好,没有任何架子。

“我跟蓝天野、苏民在解放前就在祖国剧团,关系都挺好,他比我们大些,我们都管他叫‘师哥’。苏民在解放前也是艺专学生,多才多艺。我们演出的《嫦娥奔月》,舞台设计图都是他设计的。图一直在我手里,后来我还给了他,他挺高兴。”

30年前,苏民还曾主动为丁里题字“一生行道”。丁里说:“因为我一直在幕后工作,我是搞道具的,他在旁边还写了注解,意思说这4个字也只有丁里能担当,这对我是莫大的肯定和鞭策。”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