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蕊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美食各具特色,总让人念念不忘。8月23日,市民赵先生给笔者打来电话,讲述了他去云南旅行时品尝过桥米线的故事。
“2012年,我和家人到云南旅行。受东道主的盛情相邀,我们品尝了垂涎已久的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赵先生说,当时东道主安排他们在一家规模较大的云南过桥米线连锁店就餐。
赵先生回忆,那家店是典型的中式装修,古朴的方桌、长凳,桌子上厚厚的玻璃板下面铺着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青花台布。听口音,食客大多数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
“在大厅左侧的墙壁上,用隶书写着过桥米线的历史传说。”赵先生向笔者讲述了关于过桥米线的传说:100多年前,滇南蒙自县城有一名书生由于要赶考,就独自一人在湖边的树林中苦读,其妻每天送饭给他。但由于路途较远,他常常吃的是冷了的饭菜。其妻心疼他。有一天,其妻用瓦罐做了一钵鸡汤,另单独盛了些米线,配了些蔬菜送到书生那里。接到饭菜后,书生摸摸瓦罐,还很热乎,于是就把米线、蔬菜等倒入瓦罐中,等了一会儿才吃,没想到特别美味。当年,书生金榜题名。书生想起妻子每次送饭时都要经过小桥,故将这种米线称为“过桥米线”。从此,这种吃法逐渐流传开来。
“那天在店内的墙壁上看到这个美丽的故事后,我们更加迫切地想品尝这道美味了。”赵先生告诉笔者。他们等待了片刻后,店内的服务员给他们每人端上了几个小碟:一个打开了的生鹌鹑蛋、一碟生豆芽、一碟小葱,几碟肉片,里面有鸡肉、里脊肉、熏肉和火腿。
赵先生说,服务员向他们介绍,米线是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粉、挤压等一系列工序制成的。最后上场的是一大瓷钵高汤,服务员告诉他们千万不能直接喝,因为温度很高。“那钵汤端到眼前时看不出什么,汤里面没什么内容,只是上面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黄油,连一丝热气也不冒,但是手摸钵壁感到它的温度很高,大约有70~80℃。”赵先生告诉笔者,过桥米线的高汤是由大骨、老母鸡、火腿等熬制而成的,最后由鸡油、鹅油封住热气,才端上桌。
“服务员指导我们,首先把肉放进高汤,再放蛋、豆芽等,最后把米线放进去。稍等片刻,让高汤把食材全部焖熟后才可以动筷子品尝。”赵先生说,云南过桥米线的口味关键在这碗汤。
“看着纯白色的米线、淡黄色的鸡汤、偶尔冒尖的黄豆芽、散落的翠绿的葱段,我们早已垂涎三尺了。”赵先生说,他们用筷子轻轻地夹起滑溜溜的米线送入口中,淡淡的鸡肉清香立刻弥漫在唇齿之间。
“刚才放进去的生里脊肉、鹌鹑蛋此时已在高汤中焖熟了。再尝一小口高汤,真香!喜欢辣味的朋友,还可以在汤中加入店内自制的辣椒,味道更鲜美。”赵先生说。
最后,赵先生表示,那次云南之行很美好,他在感受祖国美好景色的同时,也品尝了正宗过桥米线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