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苏莉 实习生 余峥 文/图
小记者们跟着余老师一起学。
余老师向小记者介绍每件作品。
可爱的小猴子。
手把手教小记者。
手里一根针、一根线,随着手腕的上下舞动,普通的线就变成了漂亮的花朵、可爱的玩具、精致的服装……8月5日下午,晚报精英小记者们来到市解放大道西段,跟随河南省民间艺术协会会员余水云一起,学习手工编织,感受中国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
走进余水云老师的手工编织工作室,精英小记者们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房间的架子上摆放着各种造型的装饰品、卡通玩具,还有众多各种颜色的毛线。在老师的解说下,小记者们得知,这些精美的作品,都是使用针线制作而成的。小记者们被漂亮的服装所吸引,看着色彩鲜艳、做工精致的一件公主裙,大家爱不释手。一件件作品,让小记者们惊叹不已,同时更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致。
余水云老师给每位小记者发放了针和线。缠线就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小记者们两两一组,一边撑着线,一边开始缠,小记者们分工配合,做起来有模有样。
开始编织了,这些在家里很少拿起针线的小记者们,手里捏着针和线很是新奇。老师开始示范,只见针线在老师的手上不停的舞动着,很快,一根线变成了一个面儿,又很快变成了一个花朵的模样,小记者们跃跃欲试。
然而,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小记者们拿着针线的手根本不听使唤,很是别扭,一会儿工夫,大家的头上都是汗。“拿捏的很,我什么时候能做成功?”一名小记者说。“手工编织,就是培养大家做事的专注力,来,我们一起努力!”余水云老师鼓励大家说。
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慢慢地,晚报小记者们找到了手工编织的技巧,拿着针线的手也不别扭了,他们手里的线也有了形状。两个小时后,大家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项手工工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手工编织技术已经渐渐消失,逐渐被机器替代。”余水云老师说,让小记者们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培养他们做事的专注力,编织一件物品,是一种生活的情趣,又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深情厚意,通过手工编织增加生活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