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蕊 文/图
8月19日是我市小伙儿高俊峰骑行川藏线凯旋的第25天,他与笔者分享了自己一路上的艰险经历及感受。当笔者问他骑行川藏线的感受时,他用“累”、“美”、“爽”、“痛苦”、“坚持”、“克服”一连串简短有力的词汇回答了笔者。
6月25日至7月20日,28岁的高俊峰经历了最大的挑战——26天里,在川藏线上单车骑行2150公里,翻过10座海拔4000米和2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他说,这趟行程无论对自己的体力还是意志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这将成为他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与财富。
高俊峰在骑行的路上。
高俊峰到达西藏。
怀揣梦想出发
关于为什么要骑单车挑战川藏线,高俊峰是这样回答的:“每一名热爱自行车运动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西藏。我一定要去一次,不然会抱憾终身。我就是要去体验那种‘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的刺激。”
出发前,和很多没有骑行过川藏线的骑友一样,高俊峰也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其实,只要决定了,行动了,你就成功了一半。上路后,再一步一步去完成计划,你就会收获很多。”高俊峰说,真正去做了,才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每年都有很多人去西藏,现在那里已经有成熟的骑行线路了。”
高俊峰告诉笔者,在各大骑行网站上,都有完整的川藏线骑行攻略,包括骑行路线、沿途风景、人文地理、住宿饮食、安全注意事项等。
“出发前我挑选了一份攻略认真研究了几天,最后决定向向往已久的西藏出发!”高俊峰说。
最艰难的一天
6月29日,是高俊峰骑行川藏线的第5天。当天行程为:折多塘-折多山-新都桥,全程59公里。
折多山,被众多骑友戏称为“折磨人的山”,因为它是川藏线上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不仅山高坡陡,而且到那的人会面临一大挑战——高原反应。
什么是高原反应?高俊峰深有感触:“从折多塘到折多山10多公里,海拔上升1000多米,到海拔4000米的时候,我出现头晕、身体发软的症状,其他骑友也出现头痛胸闷、呼吸不上来的症状。大家没有因为高原反应而放弃,一边相互鼓励,一边艰难骑行。”高俊峰说,当时大家的状况都不是很好,骑行一公里就得喘气休息10多分钟,爬陡坡时,行进100米就要休息10分钟。
“此外,那天一直下雨,这对于骑行在路上的人来说不是件好事,可我们规划好行程了,不能因为下雨中断。于是,我们早上6时就从折多塘出发了。”高俊峰告诉笔者,在下折多山6公里处有两个超高的减速带,是水泥做的,很多下坡速度快的骑友骑到跟前才发现减速带,不小心摔伤了。
“既然这么艰难,不少骑友还出现了高原反应,为什么这段路程不选择搭车呢?”笔者问。“骑行川藏线,观赏的是风光,享受的是自我挑战,我们队伍里的每一名骑友都咬着牙坚持自己骑下来。”高俊峰说,其实骑友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儿,都想要一趟完美的突破之旅。
骑行中交天下好友
“在路上,有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惊险刺激,多少趣事乐事,真是一时半会儿说不完。”高俊峰说,这是一次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洗礼。在路上,他认识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所认识。他帮助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帮助。在川藏线上,大家就像一家人,互助互爱。
“路上的我,从不孤单。”高俊峰说,在这次骑行中,除了享受整个骑行之旅带来的难忘体验外,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自行车爱好者,“从成都出发后,我和他们一起并肩前行,我的这趟骑行之旅也变得丰富多彩。”
一路骑来,虽然疲惫万分,但高俊峰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笔者从他的讲述中得知,在路上,所有的驴友,无论是自驾、骑单车,还是摩友,只要见到了,大家都会相互伸出大拇指说一声“加油”。而在路上遇见的每一名藏民,都会对驴友们说一句祝福:“扎西德勒!”
高俊峰告诉笔者,在去相克宗的路上,30多公里都是上坡,天还下着雨。路上他遇到两名云南的骑友,全身都湿透了,准备放弃。“看到他们这样,我们一行人放慢了骑行速度,鼓励他们,最终我们一起到达了相克宗。”高俊峰说。
在相克宗,高俊峰一行“捡到”了3名驴友,“当时他们都落单了,有一名是在骑行的路上‘捡到’的,另两名是在旅店‘捡到’的。”高俊峰说,通过简单的沟通了解后,他们这群来自全国各地但怀揣着共同梦想的驴友们便一起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