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质量报告首次发布
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
三聚氰胺等违禁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
中国奶业协会17日首次发布《中国奶业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
中国奶业8年“脱胎换骨”?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业遭受沉重打击,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陷入低谷。8年时间过去了,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的中国奶业是否已经“脱胎换骨”?国产乳制品质量能否经受考验?
《报告》显示,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食品样品,合格率为96.8%,抽检乳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9.5%,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远高于食品抽检合格率。《报告》还显示,在收购和运输环节,已全面开展奶站清理整顿,严格准入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奶站数量从2008年的2万多个减少到8500个。目前我国对奶制品的检测包括营养指标、卫生指标、健康指标、污染物残留指标等四大指标,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奶制品质量动态,有效预警并防范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聚氰胺连续7年抽检合格
根据这份质量报告,自2009年起,农业部开始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抽检结果显示,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菌落总数、黄曲霉素M1、体细胞数、铅、铬、汞等监测平均值远低于我国限量标准,表明奶牛养殖环境和奶牛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
针对公众关心的生鲜乳抗生素残留问题,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北京)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表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都制定了严格的抗生素残留标准,奶牛使用抗生素期间必须要有休药期,其间生产的牛奶不能出售和使用。在世界范围内,对奶牛使用药物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规范和管理。当前,我国奶业抗生素使用已得到较好控制,2013年到2015年,我国生鲜乳中没有出现违禁抗生素和抗生素超标的情况。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