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天药品也需要“纳凉避暑”
□肖婷婷 文/图
前段时间的高温天气,让很多市民直呼伤不起。最近,温度稍低些,不少市民发现,家中的板蓝根冲剂整包结块发黏,一些常备药片发黑或变色,整瓶胶丸粘在一起……而这些药物都还处在保质期内。原来,高温下,药品也会“中暑”。
多数市民不知道
药物需“避暑”
近日,市民张金枝回到家中,忽然感觉头有些疼。怀疑自己感冒了,她随手从窗台边的橱柜里拿出感冒胶囊吃了两粒。可到了下午,她感觉头越来越疼。
往常很见效的感冒药为什么没效果了?张金枝查看了一下保质期,发现这些感冒药离过期还有一段时间。“难道不是感冒?”感到纳闷的张金枝到小区附近的诊所检查。医生检查后告诉张金枝,她确实是感冒了。吃了感冒药病症却没有缓解,可能是感冒胶囊因为夏季高温、阳光直射而变质,失去了药效。
和张金枝一样,市民高丽发现自己的眼药水出了问题。两天前,高丽突然感觉眼睛酸涩,从包里拿出眼药水准备使用,却发现买了不到一个月的眼药水变浑浊了,并且有颗粒状沉淀。
“感到奇怪,我就上网搜了一下,发现原来高温天气会让药品提前过期。”高丽说,她买了眼药水就往包里丢,没注意存放。前些天她在外面玩,室外温度超过
常温保存药要冷藏
针对高温天气药品如何“避暑”,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桂委介绍,一般而言,常用药物的保存分为常温和冷处两种,常温是指10℃~
桂委特别提醒,有些中药材在夏季受潮后易生虫,“膏、丹、丸、散”等中成药里蜂蜜和红糖是很常见的添加剂,在高温受潮时非常容易变质,所以这些药物一定要放在冰箱里冷藏。此外,滴眼液、滴鼻液、洗剂等外用药,在天热时最好也放在冰箱中冷藏。
“避暑”方式因药而异
“很多药品是有存放要求的,不少人直接将药放在药箱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桂委介绍,胶囊、冲剂、栓剂等制剂受热后会出现软化、结块,必须在阴凉处储存。有些中药材在夏季受潮后易生虫,要放在冰箱里冷藏。而有一些药物在低温下性质会发生改变,不宜放入冰箱里保存,如橡皮膏药在低温下会导致黏性变小,不便于使用。一些外用乳膏,温度过低可引起基质分层,影响药效,因此室温下保存即可。
桂委建议,市民在买药时要按需购买,别囤货。定期清理家庭药箱,一般药品在家保存最好别超过1年。此外,如果药品出现霉变、变色等情况,要弃之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