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取消编制 别忘改革配套
□ 房清江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的医改中,深圳市率先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深圳市医改任务明确,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
应该说,这种改革使得医院掌握了用人自主权,退出通道被彻底打开,人员能进能出,等于打破了医务人员的“铁饭碗”。
过去,固化的工资、福利设计,扭曲了“按技取酬”、“按劳取酬”的分配规则,不利于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导致医院按科室领奖金等“灰色分配”潜规则的盛行。如今,合同化管理方式的改良将极大改善“能者不能上、庸者下不来”的人才窘境,激活内部竞争。
此外,对聘任制医务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医院同聘用人员建立起契约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能够促使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但必须注意的是,医院“去编化”不是单纯的管理人事制度改革,更深层次的是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责任的重新划分,以及管理方式的转变,要谨防政府“抽手”过快,导致医院管理失控、居民医疗服务难获保障的局面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同样承担着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保障医院建设、引导医院提供规范医疗服务的责任。
医改系统工程的一个环节,与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医疗监督等改革互为条件,需要系统联动,统筹推进。深圳是探路者,而关于医院自身的改革与外在改革都值得全社会关注、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