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栗晨曦 文/图
杨新芳(右一)与工作人员一起查看脱贫协议。
“今年先帮300个贫困家庭脱贫,明年争取让全镇800个贫困家庭都走上致富路。”这是一名80后青年为带领当地贫困农民脱贫立下的“军令状”。去年底,我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全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标志着我国脱贫工作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
如何扶贫?怎样让贫困农民过上好日子?这名青年就根据当地特点,勾画了一幅最美“脱贫蓝图”,他铆足劲儿要带领当地800个贫困家庭脱贫。
这名敢想敢干的青年叫杨新芳,今年32岁,老家在平舆县李屯镇普照寺村。从去年开始,他在当地创办的河南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芳农业)就加入了当地扶贫的队伍,并取得初步成效。现在的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正按照自己所勾画的“脱贫蓝图”,信心百倍地前进。
与300个贫困家庭签订脱贫协议
“你好,教授。我们的养牛场,预计两个月后就能引进牛。到时候,你一定要来指导,我得保证贫困户跟着我能赚钱。”7月10日,记者见到杨新芳时,他正与省畜牧站养牛专家茹宝瑞联系。与养牛专家联系完,杨新芳想起今年鑫芳农业扶贫工作中的大事,即与李屯镇的贫困户签订脱贫协议。
现在签订情况如何?牛场又建得怎样?想着这些,杨新芳开车就从市区赶到位于平舆县李屯镇的鑫芳农业。
一看到杨新芳,鑫芳农业执行经理闻小好立刻拿出厚厚一沓与贫困户签订的脱贫协议。张晓明,家庭成员6人,人均年收入2000元;郝铁头,家里5人,有劳动能力者2人,人均年收入2200元;郭下兴……翻看着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杨新芳眉头紧蹙。
“这些贫困户家里都是劳动力少,家里有孩子和老人,收入只靠几亩地,确实家庭很困难。签订完协议,我们一定要真正发挥作用,让他们脱贫致富。”杨新芳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
从今年5月开始,鑫芳农业就与当地贫困户签订脱贫协议。截至目前,他们已经与李屯镇300户贫困户签订了脱贫协议。
贫困户与你们签订脱贫协议就能脱贫?记者提问。
“与鑫芳农业签订脱贫协议的都是镇上统计的贫困家庭,贫困家庭每人年收入均不超过2800元。我们一次性与其签订4年合同。在这4年里,我们每年给他们家庭成员每人1000元左右,他们的土地由鑫芳农业代为管理种植,每亩地所产生的效益,净利润我们与贫困户八二分成。如果一亩地一季能产生8000元效益,贫困户家庭每亩地可以分得1600元。如果他们家里有5亩地,一季就可收入8000元钱。”杨新芳算了一笔账。
另外,贫困户家庭解放出的劳力可以出外或到鑫芳农业打工挣钱,真正走上致富之路。说起带领贫困户脱贫,杨新芳就信心满满。
明年,杨新芳计划与李屯镇剩余的400多个贫困户签订脱贫协议,完成让李屯镇800个贫困户脱贫的梦想。
打造全国最大的大蒜种植基地
平舆县李屯镇位于平舆县与汝南县交界处,离县城较远,最大的优势就是当地有大量的肥沃土地。杨新芳一直在探索如何带领当地农民致富。
“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大后,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努力带领村民致富。因为在南方打工有了一些积蓄,从2013年起,我就回到家乡李屯镇创业。我把村里的路先修好,然后通过流转农民土地,让农民增收。带领李屯镇全镇贫困户脱贫这一想法,是我在今年我市两会召开后及试种千亩大蒜成功后才确定的。”杨新芳告诉记者。
2015年10月以前,杨新芳主要做的就是流转农民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然而,粮食种植收益并不乐观。杨新芳觉得自己的产业真的该转型了。
到底要如何转型?杨新芳日思夜想。正当他为此愁眉不展之时,他河南农业大学的朋友为他引见了山东金乡蒜商。“蒜商告诉我,因为金乡大蒜连年减产,他们想在附近省市培养一批大蒜种植基地。新基地种植的大蒜,他们全部收购。我当时就决定与其合作。”杨新芳说。
随后,杨新芳便回到李屯镇和当地的村民们商量大规模种植大蒜。但是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众多村民的支持。很多村民不愿意种植大蒜,他们觉得种植大蒜有风险。
“这是一个隐藏很大商机的新尝试,却没得到大家的支持。我不能看着绝好的致富机会溜走。为了让更多农民跟着我种大蒜致富,我想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我为他们提供蒜种和肥料,并与种植户签订回购协议及保护价。得到这个消息,很多家庭困难的农民纷纷开始跟着我们种大蒜。”说起这些,杨新芳很得意。
因为是第一年尝试种大蒜,2015年10月,杨新芳和当地农民共试种650亩大蒜。大蒜每亩产2000公斤左右,每亩产值1万多元。除去我们投入的蒜种钱3000元,净利润我们与农户五五分成,一亩地农户至少可受益3000多元,是种粮食收入的三倍。
“我想逐步把李屯镇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种植基地。我们都知道确山瓦岗的西瓜好、泌阳的花菇好,我想让大家一提起平舆就想起大蒜,将大蒜做成能代表地方产业的品牌。”新芳计划将种植大蒜面积扩大到3000亩。
“大蒜可以保存的时间很长。就算当年的市场行情不好,我也可以把它们全部保存起来。我正着手在园区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冷库。大蒜经过专业处理,保存2年都没问题。等到行情好时再拿出来卖。这样能保证我们的收益。”杨新芳告诉记者。
目前,杨新芳的鑫芳农业已流转土地2060亩,与农民签约订单土地的7000多亩。他将根据科学的论断,大规模种植大蒜和辣椒、洋葱、大葱、花菜、黄瓜、西瓜等。
带领贫困户养牛致富
在鑫芳农业陆地蔬菜种植区的正东方向,是一片辽阔的土地。这里便是杨新芳规划的鑫芳农业养牛场,现在每天有几十名工人在施工。“养牛场前面那条路已经铺好,围墙也建得差不多了,预计养牛场9月能建好,到时候我们将从泌阳县进一批夏南牛,前期先引进千头,明年根据情况发展到2000头,5年之内实现年产量5000头,5年后达到年出栏10000头以上,把这里建成全省最大的养牛基地。这就是我说的生态养殖区,占地400亩。”杨新芳说。
说起养牛,杨新芳开始罗列生态养殖的好处:当地有养牛优势,他们可以收购各家各户的秸秆,进行加工粉碎做成饲料,既环保,又能解决让人头疼的秸秆焚烧问题。为了打造循环生态农业,他们将会把菜地废弃物通过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肥料上到地里。牛粪也加工成有机肥料。这样能保证他们种植的蔬菜都是有机的。通过养牛,让每家增加生产效益。
“贫困户如果有补助资金,可以入股鑫芳农业。在保障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年底可分红。我们还有一个模式,就是我们把牛引进后,如果贫困户想领养,我们就让他领养。等到牛长成后,我们再将成本收回,卖牛的钱我们进行分成。这样的话,我们养牛除了自己养殖,还可以挖掘贫困户潜力,让他们领养。到最后我们进行统一销售。贫困户不用出村就能挣钱。”闻小好补充道。
跟着新芳越干越有劲
王国庆今年64岁,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对于跟着杨新芳致富,他非常有信心。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老伴的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一个残疾儿子,家里就是靠种地。得知我家里困难,去年10月,新芳找到我,让我种大蒜,而且给我提供蒜种。有这么好的条件,我就种了3亩。因为第一年种,我种得不好,除了蒜种钱和与鑫芳农业分成的,今年三亩收益近万元。我很满足,以前种粮食,我一年净收入不到2000元。”他欣喜地告诉记者。
在鑫芳农业大门口,村民杨小义和陈文霞满脸笑容在为鑫芳农业销售西瓜。“我们除了拉出去卖,还在门口卖,这样对我们鑫芳农业也是个宣传。”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将土地交给鑫芳农业,除了应得的钱,平常他们在这里干活都有工钱,年底还有分红。
在土地空置的时候,鑫芳农业的工人们也没闲着。他们培育了大量的花菜苗,准备种植,还种植了大量的黄瓜、番茄、西瓜。记者在鑫芳农业的育种大棚里看到,近十个当地村民在此育花菜苗。王恩根是李屯镇人,也是杨新芳聘请的“农业专家”,每到种植蔬菜时,他都会忙前忙后地指导。
“一般在这里工作的村民都是家里贫困的,每人每月能挣1000多元钱。他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王恩根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公司正在建设中的农业产业化标准示范园区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近1700个。
“鑫芳农业扶贫”模式可效仿
“平舆县李屯镇普照寺村以前是国家级贫困村,按照国家规定应该进行脱贫,我觉得最好的就是产业扶贫,盘活手中土地资源。我要在3到5年内做一个我们驻马店本地上市农业,上创业板,做大做强鑫芳农业。我们发展种植带动一批贫困户 ,发展养殖带动一批,发展土地流转一批,发展园区务工一批,发展入股分红一批。 这些我做到了,希望未来我们的发展更加美好。”杨新芳说。
对于鑫芳农业的扶贫模式,平舆县政府非常重视,县领导多次到鑫芳农业了解情况,并决定适当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鑫芳农业的扶贫模式特别灵活,以地方优势带动地方农民脱贫,利用种植业、养殖业扶贫,他们带领农民进行特色农产品种植,农民受益,切实做到了扶贫对象精准、脱贫措施精准、种植结构精准、分红比例精准、技术指导精准、脱贫结果精准。这样的扶贫模式让全镇800多个贫困户有了盼头。”李屯镇镇长王洪涛说。
对于杨新芳带领农民致富的新模式,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非常熟悉。李胜利告诉记者,5年前,他就与杨新芳结识,自从成为鑫芳农业的技术顾问,他和农业大学的其他教授一年要到鑫芳农业近20次进行技术指导,并对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种植培训。对于“鑫芳农业产业扶贫模式”,他非常赞赏。
“新芳决定开始搞农业后,就到河南农业大学学习,他学习的不仅是农业技术,还有对农村致富模式的探索。新芳现在实施的脱贫模式我们很清楚,也很赞同。这是非常灵活,又非常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这是他一步步摸索出来的。这样的产业扶贫模式非常精准,适合每一个贫困户,如果明年取得全面成功,我认为很多地方都可以效仿。”李胜利说。
未来,鑫芳农业将以李屯镇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分块打造设施种植区、陆地种植区、生态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
在这片土地上,杨新芳将带领贫困农民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