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首席记者 李 杨 通讯员 陈奇才 文/图
昨天,在郑州住院的闫秀云不放心家中的婆婆,每天都给她打电话。
她,左腿被撞骨折,在医院打了石膏。医生说,40天以后拆石膏。为了照顾婆婆,3天后她就自己拆了石膏,拄着拐杖忍着钻心的疼痛,端着饭一步步艰难地挪到婆婆的床前,轻轻地拍拍睡在床上的婆婆说:“吃饭了,妈…… ”
6月下旬的一个周末,记者来到驿城区老河乡山区采风。在靳庄村老君庙村,村民给记者讲述了该村村民闫秀云孝敬婆婆的故事。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闫秀云身上熠熠闪光。她的事迹感动着乡邻,也感动着记者。
为婆婆治病
5个人挤在两张病床上
闫秀云,是驿城区老河乡靳庄村老君庙村的村民。闫秀云的丈夫和儿子长年外出打工,闫秀云和众多留守妇女一样,伺候着孙子、孙女和婆婆。每天早晨5时左右闫秀云就起床了,做好饭叫醒3个孙子孙女,给他们穿好衣服,倒好洗脸水,摆好饭菜。孙子孙女吃完饭,背起书包,闫秀云用一辆特制的自行车送他们上学。
这辆特制的自行车,就是在自行车前加装了一个座位,这样就能让3个孙子孙女都坐上车,闫秀云推着他们走。从老君庙到老河街2公里的路,要翻过土门岭,混水园,沟里3道土岭,那时还没修水泥路,闫秀云推着3个孙子孙女上岭下岭累得满头大汗。把他们送到学校,闫秀云骑着车子往回赶,喂猪喂鸡,伺候婆婆起床、吃饭,随后到菜地里翻地,种菜锄草。下午4时左右,闫秀云又匆匆忙忙地骑上自行车,把孙子孙女接回来,再忙着做一家五口的晚饭,忙完之后星星都出来了。
闫秀云的婆婆年纪大了,患有心脑血管病,每年要到乡卫生院输几次水。平时,闫秀云的婆婆小病不断。每次婆婆生病,闫秀云就用架子车拉着婆婆去看病,不分昼夜。
2008年夏天正值麦收,闫秀云婆婆的脑血管病犯了。闫秀云把婆婆拉到卫生院,输完液要回家,医生说老太太年纪大了,不能来回颠簸,要连续输液7天。家里的小麦己经割倒在地里,还有3个孙子孙女。闫秀云犯愁了,只好把地里的麦子先放着,把3个孙子孙女接到卫生院,一起陪婆婆住院。刚好病房里有一个病人出院了,闫秀云就把两张病床并在一起,5个人挤在两张小床上休息,这一挤就是7夜。
丈夫生病回家
再难也不委屈婆婆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2012年,闫秀云的丈夫因连续两次脑梗从北京回到家,在驻马店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半个月后,医生劝闫秀云放弃给丈夫治疗,说不用到处跑了,跑遍全国也就这样了。
闫秀云带着丈夫回家了,起初丈夫能吃能走,后来有时清醒有时迷糊,清醒时认识人,知道回家吃饭,迷糊时到处狂奔,闫秀云就在后边追,追着追着就追不上了。闫秀云边追边喊,央求路人骑车追赶。有时路人能追上,有时骑车的路人都追不上。闫秀云只能哭着回家,她要给婆婆做饭。
等闫秀云的丈夫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身在外地,走不动时就对人喊:“我叫陈醒民,是老君庙的。”附近乡的好多好心人都给闫秀云打过电话。不管离多远,闫秀云都骑着电动三轮车把丈夫接回来。
前年夏天,闫秀云的丈夫又跑了。闫秀云骑着电动三轮车接丈夫,回来时走到土门岭下时电动三轮车没电了。当时已是夜里10时,乡村路上静悄悄的,闫秀云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也推不动电动三轮车。这里和老君庙只有一岭之隔,可闫秀云就是回不了家。
突然,天下起了雨,一阵比一阵大,狂风卷着雨水把她淋得全身湿透了。她和丈夫依偎在一起。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她用自己的身子护住丈夫,雨水从她背部顺流而下。她拉着丈夫的手摇了几下说:“醒民,你不跑了行不行?我也是60多岁的人了,你让我累死呀!”恰好丈夫此时清醒过来,他哭着说:“我不知道自己在乱跑,要知道,我就不跑了。”
大雨过后,行人发现闫秀云和丈夫困在岭下,几个人帮忙把电动三轮车推上岭。回到家中,闫秀云赶快做好饭给婆婆端过去。无论多忙、多累、多难,她从不委屈婆婆。婆婆喜欢喝丸子汤,闫秀云就炸好多肉丸子和素丸子,再放些白菜粉条,做得有滋有味儿让婆婆吃。
被撞骨折
拄着拐杖伺候婆婆
去年9月16日,丈夫带着无尽的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他那么爱自己的妻子、儿子、孙子,他顽强拼搏了5年,却最终败给了病魔。
闫秀云把丈夫埋在离家不远的东岗上,出门抬头可见。她把和丈夫年轻时照的合影放大,摆在床头,方便自己随时和丈夫说话。当晚,闫秀云做了一个梦,梦见丈夫和已故的公公在一起,衣着光鲜。丈夫对她说:“我现在吃得好住得好,咱妈……”话没说完丈夫就不见了。闫秀云醒来连声喊丈夫,但再无回音。
闫秀云知道,丈夫一生正派,能吃苦,家里的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之后丈夫又和儿子外出打工,在村里率先盖起了小楼。丈夫临死前卧床不起,母亲走到床前看他的时候,他一直看着娘,看着看着眼泪就出来了。闫秀云对丈夫说:“你放心,我再难也不会委屈咱妈。”
失子之痛对婆婆的打击太大了,婆婆住进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拒绝治疗,胡话连篇。急诊科医生余威说:“老年病人到一个新环境都迷,要有一个经常和她在一起的人陪着,对恢复记忆有好处。”闻讯而回的家人赶快给闫秀云打电话,闫秀云来了,婆婆开始接受治疗,胡话也越来越少。
去年冬天,闫秀云到乡卫生院给婆婆买药时,被一个骑摩托车的男子撞断了左小腿。刚开始儿子在家给她做饭,可刚过了3天,儿子就被老板催促回了工厂。儿子走了,闫秀云行动不便,可一老三小都等着她伺候。打石膏时,医生说40天以后再拆,可闫秀云等不及,3天刚过就把石膏拆了下来。
带婆婆到老河输水时,闫秀云因左脚不便骑着电动三轮车翻倒在地上,行人发现帮忙把车扶正。看完病,医护人员把她婆婆扶上电动三轮车,可闫秀云扶着墙走。外科医生郭强看到了,背起她走到电动三轮车旁,扶着她骑上三轮车。回到家,闫秀云做好饭,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婆婆的床前,拍拍睡在床上的婆婆说:“吃饭了,妈。”
婆婆接过饭看着秀云拄着拐杖给自己端饭,心疼得直掉眼泪。婆婆握着闫秀云的手说:“俺积了几辈子德,才有你这个好媳妇……”
如今,闫秀云的大孙女陈玲玲已进入中学,婆婆秦瑞平也95岁了,她14年如一日伺候婆婆,送孙子上学,感动着成千上万的人。面对别人的夸奖,闫秀云淡淡一笑,依然每天迎着晨曦送孙子上学,披着月光为婆婆看病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