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有多少司机从事“滴滴”行业?和传统的打车方式相比,“滴滴”有何优势?乘客的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呢?7月4日、5日,一连两日,记者对驻马店“滴滴”和代驾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市区一些便捷的打车软件有让人喜欢的方面,也有让人担忧的一面。
出行方式的嬗变
□晚报记者 刘金霞/文 高琳琳/图
手机上“滴滴”打车软件。
记者体验 “滴滴”打车
“滴滴出行”是一款打车软件,即乘客打开软件,说明自己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用车信息就会被传送给乘客附近滴滴司机的手机中,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单,并和乘客联系。“滴滴”改变了出租车司机的等客方式,可以让司机用手机等待乘客“送上门来”。
在输入到达地点以及手机号码后,约20秒钟左右,就有司机拨通了记者的电话确定了具体乘车位置。同时记者手机上显示了“滴滴”司机的姓氏、车型、车牌号和所在位置。
约2分钟后,一辆银色轿车停在了记者的面前。记者算了算,从下单到坐上车,前后共用了3分钟。
汽车行驶过程中,记者手机上的“滴滴”一直显示行驶距离及相应费用,这些信息与开车师傅的手机显示的信息同步。
到达目的地后,费用合计6元,司机将乘车费用直接通过平台发送给记者,随后记者可选择支付宝或微信两种方式支付车费。记者很快完成了本次体验。
当日下午,记者又体验了2次“滴滴出行”,所乘坐的车辆既有私家车,也有出租车,而且还分快车、出租车、顺风车和代驾等。这也意味着,普通市民即可以驾驶私家车跟出租车司机抢饭碗,出租车也可以改变方式加入。
利润不高 注册门槛也低
一名姓张的师傅对记者说,他的车是私家车。张师傅说,注册“滴滴出行”软件成为“滴滴”司机的程序并不难,不过滴滴公司对车辆保险、行驶证以及司机的驾龄都有一定的要求。“目前为止,我共接到20多个单,乘车的大多是年轻人。”据张师傅介绍,目前驻马店有不少车辆都加入其中,因为“滴滴”的价格并不比出租车便宜,所以生意不是太好。
另外一名姓曹的师傅告诉记者,他从今年5月加入“滴滴快车”的行列。“我是兼职的。我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时间比较灵活。曹师傅说,自从加入“滴滴快车”,他上午将手头的工作忙完后就可以接单了。曹师傅注册“滴滴”司机一个多月,接了97个单,好评率99.9%。 平日一天下来,扣除“滴滴”公司的提成和油费,一天也就是几十元的收入,最多一天收入100多元。
曹师傅说,注册“滴滴”司机需要车主实名认证,提供行车证、驾驶证等。他们单位几乎所有有车的同事都安装了滴滴出行软件,申请当“滴滴”司机。他们会选择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接单,赚点儿油钱。
记者了解到,注册成为“滴滴”司机流程十分简单,在“滴滴”出行软件上点击“注册快车车主”,按照要求上传行驶证、驾驶证,20分钟后便可通过。整个注册过程中无须上传身份证或个人头像,完成注册后“滴滴”公司方面也无人致电核实身份,注册门槛十分低。
“滴滴打车作为一个新的‘出行工具’,在生活当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虽然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交通压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使得汽车资源有效利用,而且有效减轻了就业压力。”市民陈东称,这种新兴事物有利有弊,其为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对出租车业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不在政府管辖范围内,其安全性也受到一些市民的质疑。
市民对打车软件褒贬不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滴滴打车软件登陆驻马店,迅速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年轻的消费群体喜欢使用“滴滴快车”,有车一族青睐代驾,究其原因,这与智能手机的使用密不可分。
市民王莉说,出家门时呼叫“滴滴”,走到小区门口“滴滴”已经在等候了。特别是下雨天,准时在约定的地点等待,特别方便!而因天气原因打出租车需要等待的时间长。此外,“滴滴”大部分是私家车,车内比较干净,乘坐舒适。另外,因为软件上显示司机联系方式和车牌,如遗忘东西可及时联系到车主。
酒驾入刑的规定让很多夜晚有应酬的人选择代驾。大家对这些为市民提供便捷出行的软件产生依赖时,也有一些市民对这些代驾人员和“滴滴”司机持怀疑态度。
“‘滴滴’方便快捷,但司机有很多不认识路,态度也不好。有的司机甚至还是新手,乘客坐车心里不踏实。”市民魏先生说,“滴滴”司机有很多是出租车司机,他们还相对稳定,但另外一些车辆毕竟不是正规的营运车辆,一旦出了事故,保险公司要是不赔,吃亏的还是乘客,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出租车具有正规的行业规范,出租车司机需具备从业资格证,接受培训等。‘滴滴’司机往往没有经过相关培训,更有甚者驾驶技术不过硬,具有安全隐患。另外,在保险方面,每辆出租车都要按照营运规定购买各项保险,保障司机与乘客人身安全,而“滴滴”车辆在保险方面还有待完善。”市民张建说。
“手机上的软件这么多,我们没有分辨真假或者识别好人坏人的能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他们的约束和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方便大家的出行。”也有市民反映市区有一些代驾公司鱼龙混杂,一些代驾人员没有职业操守,让人难以信任。
无论是代驾还是‘滴滴’都给我市的出租车行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很多出租车司机担心这些司机的收入很快会超过他们,或者有一些黑车借助这些软件身份“洗白”,弄乱营运市场。
相关部门
规范管理任重道远
这位负责人说,利用互联网约车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滴滴”是否合法,目前还存在诸多争议。他们能做到的是进一步完善行业运营体系,结合用户实际,让客户用得放心、安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有代驾公司近十个,由于营利可观,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打着正规代驾公司旗号的个人或者小公司拉拢业务。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规范代驾市场的法律法规。希望广大市民通过正规代驾公司联系代驾,以免发生事故后无法索赔。
记者从市运管局了解到,近日,市运管部门约谈了“滴滴出行”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约谈会上,市运管局明确表示,驻马店市区现有的出租汽车和从业人员都有合法的营运手续及从业资格证,在营运服务过程中直接受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监管。
在新的法律、规章颁布以前,市运管部门将依然按照现行的法规、规章及《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对所有营运车辆进行监督管理,包括利用互联网约车平台从事出租汽车经营车辆。对没有车辆营运证和从业资格证的车辆及人员,一经发现,经调查违规证据确凿的,一律按无证经营查处,发现一辆处罚一辆。
市运营部门表示,由于网上约车的车辆及人员信息不公开透明,并且有大量的社会车辆加入,形成一个乱象,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安全问题,乘客维权将面临理赔程序上的困难。如私家车主付不起相关的赔偿,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记者认为,互联网催生了代驾和“滴滴出行”,本身就是对出租车行业的一种警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当下尤为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随时代的步伐去转变服务方式,改变服务态度,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也希望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打车”市场,让其与出租车同等竞争,惠民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