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身患尿毒症 丈夫守候不离弃
农家汉子演绎人间大爱
□晚报记者 刘 鹏 高琳琳 文/图
董国良对妻子不离不弃。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仍会选择和她在一起。我们是离不开的亲人了。”今年42岁的董国良说,他的妻子王霞患尿毒症近8年,每周要透析3次,家里欠了不少外债,困难面前他对妻子不离不弃。
一个承诺
一辈子对你好
董国良是上蔡县邵店镇卜庄村格子李村人,在家排行老五,是家里的老幺。虽然兄弟姐妹多,家里并不富裕,但董国良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初中毕业后,他和同村人到外地学手艺,挣钱贴补家用。
“我俩是长辈介绍的。年轻时,她长得可清秀了,我一眼就相中了。”爽朗的董国良不好意思地说。
王霞的姑姑是格子李村的媳妇,是看着董国良长大的。她觉得董国良懂事能干,就把自己的侄女介绍给他。
谈了几个月的恋爱,二人在家人的帮助下成了家,并在村里盖了几间简易的平房作为新房。
虽然性格开朗,但是董国良不知道怎么跟妻子说甜言蜜语,只在结婚前给了妻子一个承诺: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
随后几年,董国良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王霞说,丈夫对她特别好,重活累活都不让她干,有时早上起来帮她挤好牙膏,打好洗脸水。有了孩子以后,董国良更加忙碌了,他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很少休息。
王霞经常劝丈夫别累着了,钱可以再挣,但身体不能累垮了。董国良说,现在老婆孩子都有了,他要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婚后,夫妻俩很少吵架,董国良总是让着妻子。
一个信念
在外干出成绩来
刚开始,董国良跟着乡邻在山西太原做涂料生意。两个儿子稍大点儿,董国良就把妻子和儿子带到了太原。
“大城市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好。我们先在太原租房子,等过几年挣够了钱就在太原买套房子。”董国良说,他在大城市挣钱,两个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妻子在家帮忙带孩子就可以了。他希望一家人跟着他享福。
在太原买套房子,两个儿子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董国良的梦想。如果不是妻子患病,董国良的梦想或许已经实现了。
在外打工这么多年,董国良没想过再回来。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实现自己的梦想。
董国良说,妻子没患病之前,吃完饭的傍晚,他会和妻子、孩子到太原市的小公园散步。他领着孩子,一家人手牵着手,一路上有说有笑,感觉很幸福。
6年前,有了一定积蓄的董国良夫妇在太原市相中一套二手房,虽然离市中心远了些,可价格和交通条件都符合他们的要求。二人商议,向亲戚朋友借点儿钱,加上手里的积蓄,买房指日可待。他们离城里人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一份执着
一定要治好妻子的病
2009年,王霞感觉身体不舒服,浑身没劲,而且有些浮肿。董国良带着妻子到医院检查,结果让夫妻俩大吃一惊:王霞患上了尿毒症。董国良带着王霞跑遍了山西省的大小医院,检查结果都一样。
“她还那么年轻,还没跟我过上好日子,不能让病把她拖垮了。”董国良说,一开始,他想通过保守治疗,延缓病情。一连两年,董国良带着妻子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每次看完病,他都会用热水给妻子擦擦手,给伤口消炎。
随着妻子病情加重,董国良不得不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老家。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就连老房子塌了他都顾不上整修。好心人劝他放弃对妻子的治疗,他却说,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放弃妻子,一定要治好妻子的病。
原本董国良有为妻子换肾的想法,两个儿子强烈要求给母亲换肾,但王霞有严重的高血压,医生不能保证换肾就能解决问题。董国良只好继续给妻子透析。
“爸爸经常带着妈妈去医院。现在每隔一天,爸爸都要带着妈妈去县医院透析一次,但是爸爸从来没有报怨过。”在小儿子董富瑞的记忆里,父亲是家里最忙碌的人,也是最开朗的人。家里有一个重病号,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董国良一直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经常宽慰和开导家人。
手中的积蓄花光了,董国良向亲朋好友借,借的钱花光了,他便趁空闲时间打零工。妻子行动不便,董国良不敢远离,担心妻子发病身边无人照顾。每次透析回来,经济再拮据,董国良都要想办法买些好吃的给妻子补身体,增强她的免疫力。
董富瑞说,自从妈妈生病后,他就没看见爸爸吃过肉。每次爸爸把肉夹到他碗里都会说,自己是大人,不喜欢吃肉。“我知道,是爸爸舍不得吃。因为我从小就体弱,他担心我再出毛病,所以让我吃些好的。”说起父亲,董富瑞忍不住眼泪直流。
一心守候
妻子在家就在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再苦再难,我都会和她一起面对。”昨日,带着妻子刚从上蔡县医院透析回来的董国良坚定地告诉记者,妻子的病对一家人打击很大,但是妻子是自己最亲的人,如果妻子不在了,这个家就没了。
董国良为给妻子治病倾其所有,家中的财产所剩无几,还要承担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尽管如此,董国良依然很坚强。虽然家徒四壁,但是一桌一椅、瓶瓶罐罐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乡邻为他们一家人盖了一间简易的砖瓦房,董国良又在砖瓦房旁边搭了一间小厨房。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他拒绝了大家给他盖房子的好意。
“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等孩子上完大学有了工作,我再干几年就能翻身了。”董国良说,现在有很多人关心、照顾他们一家,他不想给大家添那么多麻烦,只要能干,再多难题都能解决。
因为不能走远,董国良在小院里种了一些蔬菜。空闲的时候,他陪着妻子在院子里走走,看看院子里种的菜,说说心里话。在王霞看来,只要丈夫能陪她说话,她就很高兴了。
“得了这个病,我不想连累他,毕竟这个病是无底洞。我只想让他和孩子好好过日子。”刚透析回来的王霞身体孱弱,说完这些,眼里满是泪水。
听到妻子说这样的话,董国良握着妻子的手说:“以前你照顾我们,现在轮到我来照顾你了。以后不要说这样的话,我和孩子希望你好好的。”夫妻俩的深厚感情使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一份真情
希望妻子渡过难关
邵店镇卜庄村下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现有贫困户22户,近百人。该村是上蔡县委常委、副县长拜玉宝的帮扶村。作为省纪委下派挂职的领导干部,拜玉宝负责分管整个上蔡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5月初到上蔡县任职以来,拜玉宝先后两次到卜庄村调查了解情况,详细掌握该村贫困户的家庭人员情况、致贫原因、家庭收入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要求乡镇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确保贫困户生活有保障、生产能发展、脱贫有门路。
得知董国良一家的生活状况后,他主动联系县农联社,对董国良正在上大一的大儿子进行资助,每年解决学费5000元,保障其学业顺利完成。同时,鼓励他们一家人早日摆脱贫困。
昨日,记者在董国良家采访时,董富瑞的大娘卜毛妮正巧来家里帮忙。老人热情地给记者拿来水和饮料。
“看着孩子这么瘦,我们都心疼。”卜毛妮说,两个孩子这几年没少吃苦,在学校买3个馒头打一份菜就是一顿饭,每月的饭钱加起来不如人家一个孩子的多。但是,两个孩子很争气,一个考上了大学,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陪同记者采访的卜庄村干部赵胜安说,村里和乡里对这一家人十分照顾,孩子上学时,学校减免了学费,村里还为他们一家人办了低保。每年慰问时首先想到董国良。现在村里准备修路,为了让董国良增加些收入,县交通部门对其进行帮扶,让他帮忙看路挣些钱。
在董国良的屋里,大米、饮料、碗面等并不少见。董国良说,这些都是政府和好心人送来的,他们很感激。有了政府和大家的帮助,他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
如果广大市民愿意帮助这个大爱的农村汉子一把,让两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可与本报记者联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