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莉
“5元拼团买一个泰国榴莲,还包邮,大家快来一起拼团吧!”市民小R在生活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前不久又爱上吃榴莲。一天,她看到朋友圈发的信息后,就急忙招呼小伙伴们拼团买榴莲。
笔者发现,近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拼单”信息。2元的蓝莓、5元的泰国榴莲、10元的美国车厘子等,如此便宜的进口货,让不少“吃货”动了心,吸引了微信朋友圈不少市民参与。但笔者了解后发现,这样的“大便宜”背后,其实藏着很多问题。
低价团购进口水果成风
小R在同事朋友圈里看到一条信息,称超市卖十几元一斤的榴莲,在朋友圈里仅卖5元,只要20人团购就可以享受这个价格。小R认为太划算了。她告诉笔者:“当时已经有9个人参与团购。我赶紧填写了姓名、收货地址、手机号码,用微信完成付款。”之后,小R还不停地招呼小伙伴们一起团购,几个小时后,团购满员。之后,小R满怀期待地坐等收榴莲。
可是,几天过去了,却迟迟没有发货信息。当小R询问卖家何时发货时,却收到了一条这样的信息:“如果亲购买的在限量中,那么3天后就能收到货。如果亲购买的在限量外,将全额退款……”之后,小R又收到一条信息,称退的钱3天之后到账。难道真的是价廉物美,水果太抢手了,所以自己没有抢到?小R心存疑虑。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时下低价拼单买进口水果的微信非常流行,很多人愿意参加这种活动。笔者浏览数个类似的拼单网站后发现,网站产品种类较多,其中大部分价格正常,只有1到2件产品会打出“1元购”、“2元购”的宣传。有的网站称,低价购买水果会在拼单结束后2到3天发货,如果商品售罄,则会安排退款,并赠送优惠券。
微信圈团购商品五花八门
“现在群里几乎天天有团购活动,团购商品越来越丰富。”市民邹倩在市解放大道一小区居住,小区的QQ群、微信群现在简直变成了商品的团购群。不少人在群里发起团购“号召”,涉及的商品除了孩子们用的文具、玩具,大人的护肤品外,更多的是各类食品。除了传统的水果外,连凉皮、冰饮料等商品也被列入团购清单。
邹倩表示,由于业主之间信任度比较高,每次有人发团购“号召”,基本上都是一呼百应。“我经常跟团购买水果、点心、小吃等。”邹倩说,有一次,小区的一女业主拿出的桃子特别好吃,是这个女业主的亲戚种的,大家纷纷表示想买,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团购。因为桃子确实很好,后来大家又追加购买了很多次。
除了水果外,邹倩每天早上吃的面包、喝的牛奶,也都是从吃喝群里团购的,甚至连馄饨、凉皮、蛋糕等食品也“进驻”到群里,俨然一个“生活超市”。群里的商家越来越多,基本每周都能多个两三家,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地也越来越多。
小心贪小便宜吃大亏
“且不说车厘子、蓝莓、榴莲这类水果很贵,就是邮费也要超过5元,怎么可能这么便宜?”经营水果生意的刘伟说。
据了解,这种看上去不靠谱的“拼单”,卖家即使发货也只是少量发货。比如20个人团购,会选择发几个人的货,然后将其他用户的费用退掉。
业主“大围子”是一家小区业主微信群的群主。他每天除了收集和联络业主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将滥发各类团购信息的群友“请”出去。上个月的一件事,让他对“另类”团购心有余悸。
上个月,有人推销一种八宝粥。他当时加入了团购,可后来吃了这种粥后胃里感觉很不舒服。小区的其他业主也有同样现象。
据了解,群里参团的消费者,大多是店家的朋友或熟客介绍的。由于没有正规经营资质,熟人营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大家不好“撕破脸皮”索赔。或者因为没有消费票据,想维权也没有依据,只能是“愿打愿挨”。
“朋友圈团购需谨慎,尤其是购买食品的时候。很多妈妈群热衷团购,不仅给自己买,还给孩子买。团购模式一般是买家先银行转账,卖家再发货,有的货品不能退换,风险较大。”市消协的专家建议,尽量到有资质的商店购买食品,不要因为一时“拉不下面子”或者图便宜、图省事在群里团购,花钱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