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6月20星期一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交家吴建民因车祸去世

发布时间:2016-06-20 09:06:43  

外交家吴建民因车祸去世

激辩“对手”发文哀悼   任教学院师生组织悼念活动 

原同事称其退休后仍在思考

618日凌晨4时许,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在前往武汉大学演讲的路上,因车祸不幸去世,享年77岁。56年外交生涯,退休之后仍上下求索,吴建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观察者”。记者发现,曾经与吴建民激辩过的很多人,都在第一时间发文对他的离世表示哀悼。法国外交部、法国驻华大使馆也都发表声明,缅怀这位“法国通”。

18日晚在外交学院的沙河校区广场上,学校组织了一个悼念活动。到场学生告诉记者,吴建民温润如玉的性格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外交学院老师则表示,吴建民是一个“工作狂”。

 zhangxj160630.jpg

吴建民生前照。

zhangxj160631.jpg 

在外交学院组织的悼念吴建民的活动中,学生排队向吴建民遗像鞠躬。

意外去世

单方交通事故  造成23

77岁的吴建民18日凌晨从北京飞抵武汉参加武汉大学承办的一次活动,在乘车前往驻地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武汉大学18日下午对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遭遇车祸事件进行了通报。通报称,18日凌晨4时许,吴建民在去往武大授课途中遭遇车祸。车祸造成吴建民不幸罹难。

武汉交警方面表示,吴建民搭乘的车辆沿梨园地下通道行驶至南出口时,车头撞击路中隔离花坛,发生单方交通事故。网友发布的车祸现场图片显示,吴建民乘坐的车辆为一辆深色商务车,和隔离花坛相撞后车头凹陷,但并未翻车。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抢救医生称,因航班多次更改,司机一直守在机场没有睡觉,导致疲劳驾驶。

根据武汉大学方面的通报,事发时吴建民一行与3名接机人员共5人乘车赶赴驻地。据了解,事故车内,分别是司机、副驾驶刘峰,两人因安全气囊弹出,保住性命。第二排坐着吴建民和朱晓驰,最后一排是吴建民的秘书陈伟杰。救护车赶到时,吴建民和朱晓驰已没了意识,另3人还能正常说话。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暂无生命危险。

“对手”反应

与其激辩过的人发文哀悼

作为中国外交界最为公众熟知的人物,吴大使生前关于中国如何面对世界的言论,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在很多人看来,吴建民是一位清醒的外交官,对当下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有一些深刻的见解和清晰的认知。

不过,吴建民生前曾因其“鸽派”立场而多次引起争议。记者注意到,曾与吴建民激辩过的军方学者罗援、《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等人,均在第一时间对吴大使的突然离世表示了哀悼。

18日当天,曾与吴建民激辩过的军方学者罗援在其微博上哀悼:“惊闻吴建民大使遇车祸不幸辞世,深切哀悼!祝一路走好!”

2014年,吴建民曾与军方学者罗援在某电视台节目中激辩,被称为中国最大的“鸽派”和最大的“鹰派”的“辩论”。对于这一点,吴建民表示,“鸽派”和“鹰派”这种说法属标签化。而罗援曾在节目中表示,“他(吴建民)是理性的‘鸽派’。我跟吴大使有很多接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18日下午,此前曾与吴大使隔空争论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得知吴大使不幸逝世的消息后,也发微博哀悼。胡锡进称:“正在欧洲出差。清早惊悉吴建民大使因车祸离世,深为震动。生命脆弱,危机如影随形。听说与他同去的还有武大一位院长,同惜。吴大使与我有过论争,然而我相信,多元观点并存是中国社会最宝贵的正元素之一。愿仙逝的吴大使走好!”

师生回忆

性格温润如玉  眼里没有小我

18日晚,记者来到外交学院的沙河校区。在学校的广场上,学生们用三圈蜡烛,围起了吴大使的遗像。前来参加悼念活动的学生,自发地穿上了黑色或白色的衣服,手捧蜡烛低头默哀。

在人群中,还有不少学生自发地排起了长队,有顺序地走到遗像前鞠躬。记者注意到,有的学生不断地用手中的纸巾擦拭眼泪。活动开始后,外交学院的老师和同学纷纷上前发言,表达对吴大使的哀思,同时也追忆了他的生平,以及对我国外交所做出的贡献。

参加悼念活动的学生吕莉(化名)说,吴大使最吸引她的就是他温润如玉的性格。在吕莉的脑海中,吴大使的一句话让她一直铭记:“说狠话很简单,拍两下桌子,说两句狠话,三岁小孩都会,但是做外交不能这样。”

在外交学院老师周加李眼里,吴建民还是一个工作狂。“他的眼里没有小我,他没想过怎么休息,很多时候都在连轴转。”周加李说。

卸任中国驻法大使后,吴建民在2003年至2008年担任外交学院院长。周加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多年的驻外生涯让吴建民深深感受到中国人和外国人交流吃了很多亏,所以在他的倡议下,外交学院开设了一门叫做“交流学”的新课,由他带领几位年轻的老师给学生上课。

同时,吴建民对外界的活动邀请以及媒体采访都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周加李看来,接受媒体采访是有风险的,万一哪句话没说好,很可能就会受到舆论的攻击,但是有媒体采访吴大使,他常常乐意接受。

做观察者

从未停止思考

 认为“软”、“硬”都是手段

吴建民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曾是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后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驻外大使。200312月,他又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56年的外交生涯,退休之后仍上下求索,吴建民近期在外交公寓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观察世界、观察中国、观察人”构成了他当下生活的主旋律。

记者注意到,经常在国内大学、企业、机关单位演讲的吴建民,难免会遇到一些激进的听众发表“外交官太软、要吃钙片”的嘲讽言论,吴建民表示并不在意。他认为,“软”和“硬”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言战易,言和难”。

外交部原礼宾司司长鲁培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外交家,周建民的观点和中央一直紧紧相扣,在中法关系、中日关系等国际关系问题上,思路一直很清楚,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退休了,他也从来没有停止思考。

吴建民曾在今年5月发表文章指出,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文章强调,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中国都有很大的欺骗性。

鲁培新说:“在我看来,吴建民一直是那个谦逊、平易近人又充满个人魅力的外交官。他走了,他对外交的贡献,却永远活着。”

法方表态

吴建民为“法国通”

是法国人的朋友

法国外长艾罗于巴黎时间18日发表声明说,他代表法国政府就吴建民大使因车祸辞世谨致哀悼,并向吴建民大使的亲友表示慰问。

法国外交部的声明说,吴建民于1998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驻法国大使,是一位“法国通”。他一直致力推动法中关系的发展。

此外,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微博18日也公开发表了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对吴建民的缅怀。文中称:“惊悉吴建民大使不幸逝世, 我们深感悲痛。法兰西人民失去了一位知晓法国并为法中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朋友。值此悲伤时刻,谨向吴建民大使的家人深表哀悼。”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