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6月15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稀老人替母报恩 爱心接力滋养时代新风

发布时间:2016-06-15 11:37:46  

一位农妇55年前的善心善举,引发一位退休教师55年后的“报恩之旅”,这个故事在网上迅速发酵。其实,现实中施恩报恩并不鲜见,但在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助力下,爱心被不断放大,温暖被不断延续的事确不多见。一个人的感恩,演化成社会力量的联动,奏响了一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乐章。

 

为了母亲的嘱托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韩嘉俊    /  天中晚报首席记者       /

529晚,栗领义老人从平舆回到郑州家中,一把拉住侄子栗河龙来到母亲遗像前,焚香还愿:“母亲,您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将感恩的一份爱送到了平舆县孩子们的手中。”栗河龙给奶奶深深鞠躬:“感谢在感恩路上遇到的好心人,是他们的真诚帮助,才圆了您55年的还愿梦!”

 

1.jpg

 

一袋红薯干

今年78岁的栗领义是郑州市的一名退休教师。55年前的一袋红薯干,让他踏上了感恩之旅。

1961年,生在登封农家的栗领义正在郑州大学读书,一封突然来自平舆的信,让他得知一个震惊的事实。那一年,河南闹饥荒,栗领义的母亲领着栗领义的堂弟栗领松到漯河的大姨家“串门”,原想能混个饭饱,结果发现大姨家的粮食也不够吃。无奈之下,母亲就带着栗领松沿街乞讨,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平舆县。“信是堂弟写的,他说他和我妈在平舆过得很好,让我不要担心。”栗领义说,当时他挺纳闷,都出去乞讨了,人生地不熟的,咋能过得很好?栗领义很担心。

一个多月后,更让栗领义吃惊的是,妈妈和堂弟竟然出现在郑州大学的校园内,给他带来了一袋红薯干。“当时,同学们见到母亲来看我,热心地围了上来。母亲就把红薯干拿出来让大家吃。同学们这个一把、那个一把,与母亲唠着家常,吃得很开心。”栗领义对红薯干的来历很好奇,再三追问,母亲才讲述了他们在平舆的经历。

当年,母亲带着栗领松在平舆的一个村子乞讨,被一位好心农妇收留。那位农妇还向他们提供农具,领着他们到地里“刨”收剩下的红薯。栗领义回忆说,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吃不饱,那位好心农妇不但给他们饭吃,临走时还给了他们一袋红薯干,这是多么难得啊!

时光荏苒。在郑州工作的栗领义每年回家都会听到母亲念叨这件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这辈子还能不能见到那户好人家。“每当听到母亲提起这事,我都当作是一种嘱托,暗下决心,此生一定要报答那户好人家。”栗领义说,“每次春节回家,看到日渐苍老的母亲,我就像欠了一笔良心债。”时光在惦念中飞逝而过。1993年,母亲和堂弟竟然在一年中相继过世。忙忙碌碌中,栗领义也步入了退休的生活。

栗领义现住郑州一家医院家属院,常看到外地人开车来郑州就诊。“只要一看到‘豫Q’(驻马店)的车,我就感到亲切。”栗领义说,曾看到一辆驻马店的车急找车位,他就把车引到家属院内。“人家问我多少钱,我一说不要钱,对方吓得不敢停车了,估计怕我是骗子吧!”尽管在帮助他人时遇到过尴尬,可他痴心不改,一听说乞丐是平舆的,他就会慷慨解囊,几乎是身上有多少钱就给多少。

今年,栗领义78周岁了,当年堂弟从平舆寄给他的信件已无从查找。有生之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平舆那户好心人家,当面表示感谢,了确母亲生前的愿望。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堂弟的儿子栗河龙说:“事不宜迟,要抓紧做这件事情,不仅为奶奶还愿,也是为我父亲还愿。”

两名女记者

李杨,驻马店天中晚报首席记者。2012年,她救助了一名13岁的贫困女孩,如今,这名女孩已经完全融入她的家庭。513一大早,她看到《大河报》刊发栗领义老人寻找恩人的报道,随即拨通了大河报原创记者贺笑天的手机:“我与感恩的事情特有缘,遇到这种事我就想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栗老师是在尽一份孝心,我愿尽力在平舆帮助寻找、采访。”

就在同一天,这篇报道在网上迅速发酵。河南省主流媒体河南日报“金水河”客户端、“大河”客户端率先转发,成为传播的主要源头。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3家中央媒体转发,新浪、搜狐、腾讯、凤凰、网易、今日头条等14家颇具影响的商业网站及时跟进,加快了新闻的传播。在平舆县发生的这件小事,迅速传到省外,四川在线、中国福建网、东北新闻网、湖北资讯网等7家外省媒体予以转载,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大河报记者贺笑天说:“真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网友的热情感染了我,鞭策我把以后的报道做得更好。”

贺笑天获得一条线索,就马上告知李杨;李杨在微信平台上发现了网友留言,就立即与贺笑天沟通。为了核实两条线索,李杨驱车在平舆县奔波了一整天,从陈楼村到郭楼乡,深入两个家庭进行信息比对,结果曾经帮助过外来母子的两家均不是这次要寻找的恩人。栗领义老人知道这个情况后,当即表示:“若实在找不到恩人,我愿把自己编写的近千册中学辅导书捐赠给平舆县的学生,也算是替母亲还愿吧!”贺笑天说:“栗老师在努力实现母亲的遗愿,这是孝心,也是大爱。”当贺笑天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成为一名记者。“我每天都努力工作,以告慰逝去的父亲。”贺笑天说。

两名女记者就这样交流着、鼓励着,发出一篇又一篇后续报道,推动着这个新闻事件向纵深发展。

八方热心人

529,对于栗领义老人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与大家一起乘车来到平舆县四中,共同完成这次爱心之旅。

河南青年合伙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子龙是从自媒体河南思客上得知这件事的。几年来,他不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卢氏县范里镇、新蔡县涧头镇、罗山县竹竿镇等地,都留下了他的爱心足迹。他当即与河南臻牛珍蒡公司的胡振府电话沟通:“如果栗老师去捐书,咱们是否可以捐点别的?”两人一拍即合,约上几位好友,购买了书包、篮球等4万余元的文体用品,一起送到了孩子们手中。

毛雁凌,作为一家基金会的负责人,得知这件事后,带着80多件马拉松赛服,送给学校。她得知该校留守儿童占近二分之一,当即从校方提供的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名单中选了6名同学,作为基金会捐助对象,并当场留下600元钱,作为这6名学生“六一”礼物。

说起平舆四中的贫困学生,校长冯磊的眼眶湿润了。他说:“这次活动温暖了孩子们幼小的心,尤其让孤儿、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没有遗弃他们。”在捐赠现场,有学生代表发言,有书法家赠励志墨宝,有学生与爱心人士倾心交谈。冯校长说,他们组织捐赠仪式,不仅是对感恩者的尊重,更是要让学生们从小培养感恩之心,长大后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一个自媒体浮出水面,它就是河南思客。主编杨海燕——一个每年春节都要带着孩子、买上近千元礼品看望当地敬老院里老人的人,在创立河南思客之初,就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致力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媒体宗旨。杨海燕得知栗老师的心事之后,就开始统筹策划,从联系媒体到与企业家沟通,从与当地宣传部门联系到赞助物品的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没想到河南思客这么靠谱。”栗领义深有感触地说。杨海燕说:“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团结更多的人,用心去付出、用爱去传递,百姓的‘感恩’才更容易实现。”

不是结尾

栗领义率侄子栗河龙在母亲遗像前祭拜后,久久不能平静。栗河龙说:“从郑州出发到回到郑州,感到所有人都在帮助我们,我十分感动!”栗领义说:“在这件事上,我有了新的感受。假如没有媒体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就没有我们这次成功的感恩之旅。我们的感恩结束了,但又欠下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债’。从这点说,我们对社会的感恩才刚刚开始。”

 

让爱心接力滋养时代新风

□王华岗

一个人主动报恩,也许是让人感动的凡人善举;而一群人为爱心共同接力,就是令人敬仰的时代新风。古稀老人栗领义为了替母报恩,四处寻恩人未果,料想不到的是,感恩被不断放大、善举被广为传播、爱心被持续接力,一人之念变成众人之举,描绘出一幅爱心接力的温暖画卷。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最素朴的做人道理,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旦萌发,就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生张龑莉患病住院,迎来上百名病患从全省各地跑来看她;新疆小伙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在濮阳创业,困难时接受一对濮阳汉族夫妇慷慨相助,如今事业小有所成的他不仅无私地回报着濮阳人民,还资助了7个孩子上学。这些身边发生的“暖新闻”,不断向人们展示着有形的正能量。

感恩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前行的动力。也许有人在感叹世风日下,有人在怀疑爱心难存,还有人干脆明哲保身、不管不问。然而,人生在世,谁能独善其身?在我们的社会关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需要有一种依靠的力量,亲友、师长、同事、乡邻,他们在你最孤单的时候给你温暖,在你最柔弱的时候给你滋养,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给你力量。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援助,需要我们每个人懂得感恩,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爱心接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懂得了感恩才明白了生存的最大价值,奉献了爱心才明白生活会更有意义。

由一袋红薯干引发的爱心接力,更让我们看到了蕴藏在人们心里的那种善心、爱心、。如果说知恩图报是做人的一种行为自觉,施恩不图报的爱心奉献,恰恰能体现出人性道德的一种伟岸:郑州市二七社区陇海大院,邻居们自发照顾一位病人,38年从没间断;郑州曾经发生过的“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故事,那么多人自愿帮助一名生病的小饭馆老板……善行传承一直在延续,爱心传递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每每听到这样感恩施德的“暖新闻”,体味到的是一种美好,激荡着的是一种情怀。

爱的传递不孤单,成风化人耀中原。一个人的感恩,逐渐演化成社会各界参与的爱心行动,再次显示了人们内心向上向善的巨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只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善良的种子撒向人间,把爱心的阳光融入社会,人人参与、个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中原大地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