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金色的希望
□晚报记者 刘永奇
又是一年麦黄时。如今,机械化收割机取代了人工收割这种传统的方法。虽然生产方式在改变,但麦客们这种“逐麦”的生活方式不曾变样。伴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从前些天开始,来自外地甚至外省的麦客驾驶着大型联合收割机,又像候鸟一样如约来到我市。
这几天,开发区顺风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石秀杰特别忙碌,每天都会接到来自本地和外地农机部门和种粮大户的电话。作为这家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石秀杰几年前把周围百余家农机经营户组织起来,注册成立了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单车经营到团体作业,慢慢地把业务做到了全国各地。
石秀杰告诉记者,每年夏收,自己都会和合作社的其他收割机手一起,首先在确山县一带麦收,然后从这里一路向北。“一个多星期前,洛阳、焦作以及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农机部门已向我发出麦收邀请。我们已经规划好了路线,就等着麦熟了一路收割。”石秀杰说。
“每到一个地方,农户们都会催着割麦。“现在刚开始收麦子,晚上12时就能睡,等到大面积收割的时候,得打着车灯收割到凌晨。一台机器两个车手日夜工作,人累得实在够呛,晚上睡觉的时候全身酸痛,根本没有胃口吃饭。”提起收麦的过程,石秀杰表示有苦也有甜。他说,虽然累点儿,但是看到成熟的麦子能顺利收割,麦子能颗粒归仓时,再辛苦心里也高兴。
对石秀杰来说,最常见、最急人的莫过于机器出故障。这样不仅耽误收割时间,影响农民收麦,还耽误收割机手挣钱。所以,日常机器的维护和使用对收割机手们来说无比重要。
“苦是苦了点儿,但看到麦子收割后农户们幸福而又满足的表情,那感觉就好像自己也收获了相同的幸福一样。”石秀杰说,作为收割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从豫南开始,从南向东追随着麦熟的时间,既收割着别人的麦田,又收获着金色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