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蕊 文/图
陪伴姐姐成长的录音机。
“那天我在家收拾旧物品时,在布满尘埃的纸箱子里发现了一盒很旧的儿歌磁带。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陪伴我时间最长的就是一台录音机和欢快的儿歌。现在这盘儿歌磁带因为受潮,已经不出声音了,而那台已经搁置了七八年的录音机依然可以‘工作’。虽然它的音质不能和现在的音响媲美,但我对这台录音机有着很深的感情。”5月28日,笔者的一个姐姐给笔者讲了她和那台录音机的故事。
姐姐说,她没出生时那台红色录音机就已经存在了——那是她爸爸为了迎接她来到人世而为她买的第一件礼物。这台录音机大概有两块砖头那么大,之所以用“砖头”形容它,主要是因为它带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电最显著的特点——方方正正。虽然没有现在音响设备那种环绕立体声的效果,但在兢兢业业为她和家人服务了20多年之后,它现在依然音质浑厚,功能良好。
“我对它的记忆始于我的童年。那时,我感觉一天中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每天睡前听爸爸讲故事。等到爸爸将为数不多的故事讲完后,他就打开收音机让我听广播。”姐姐说,那时候,一首歌、一段评书或者一段相声,她的爸爸都听得津津有味。而她,虽然听不懂,却也常常跟着爸爸笑,继而安静地入睡。
姐姐告诉笔者,她清晰地记得自己买的第一盘磁带是郑智化的《水手》。“那时我正读初二,虽然还无法完全理解歌词的含义,但高昂的曲调多少抚慰了我略感忧愁的中学时代。”姐姐回忆,她记忆最深的一首歌是苏有朋的《珍惜》,“那时临近初中毕业,我们一群朋友每天课间时都会凑在一起翻来覆去地听个不停,一直听到每个人都会哼唱。高中时我又迷上了王杰的歌,他的声音总带着些许沧桑,好像游离在外的浪子,略显疲惫,却又魅力十足。这台录音机伴我走过了纯真的童年、多愁善感的少年,直至我离家求学。”
姐姐表示,虽然现在她拥有不少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不仅可以听歌,还有很多娱乐功能。但对那台旧式录音机,她仍然难以割舍。“因为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是我忠诚的‘伙伴’!”姐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