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工平
流行词:你懂的
一个人走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看着茫茫无边的原野,可能会心生感慨说:我看到了大地的胸怀,理解了大地宽广的含义。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已经“懂”了。其实,看见了草原的宽广、大地的壮阔,实际上才是对自然世界的表层感受,它是这样一个“董”,而非这样一个“懂”。
简单的事情容易明白,而对于一件复杂的事情、一个复杂的事物,想弄明白也许并非易事。有时候费了很多功夫,虽然不至于像驴子听相声——茫然不懂,但也不见得能够融会贯通。这个时候,人们常说的“懂”多数可能只是限于对事物局部的理解。举一个例子说,对于《周易》这部深奥的书,对于其表层的局部的理解并不难,记住一些上面简单的东西后甚至就可以对人和事物进行所谓的预测。但是,它所指的东西远不是这些,它的精髓应该在于深层中那些似隐似现的哲理。所以,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懂得它的时候未必就真的已经懂得了。
这就是为什么“懂”字要加一个“心”,一个竖在一旁不能离开的“心”。这心放在了字的左边,而没有被放在下面,就是在告诉人们它在这里是多么重要。这个字的右边部分,“董”的笔画尽管远远比左边复杂,所起的作用似乎也该更重要,但实际上它只是这个字布下的迷局。“董”不过是草草看重,是外在的监督。解开迷局的钥匙不在它那里,却是左边那个简单的心。左边才是整个字的重心和灵魂,在整个字中它是第一位的。
当对一个事物、一件事情要表态是否懂了的时候,应该首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曾经对此用过心,然后再回答。如果自己还没用心去思考甚至并没有在乎这个事情,千万不要说自己已经懂了。那样的回答一定是草率的不负责任的。没有用心于一件事情、一个事物,必然不可能对其有真正的了解,尤其是一些复杂的蕴含着创造者一定智慧心血的东西。那时候对于事情的理解大多是一知半解或者甚至就是蜻蜓点水,但认为已经懂的人不在少数。正因为如此,才有很多人很浮躁,不能发现真相或真理。
而只有用一颗心去开拓,才有可能真正打开一扇门,拨开一片云雾,跨越一道大山。那个时候,才叫真正的懂。不过,当一个人走到那一步的时候,往往他又可能发现了新的世界、新的问题、新的大道又横亘在他的面前,他会觉得还有东西没有弄懂。所以,他还会说不懂。这是懂的真境界。
因此或者可以说,真的懂是还没有弄懂,或者永远不能彻底弄懂。从某种程度来说,世界上没有真正能够大彻大悟的人,如果一个人非要那样认定他自己,应该是因为他在新的问题面前投降了、放弃了、屈服了,仅此而已。
承认不懂是用心的回答,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坦率诚信的声音。此时不懂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对于被欲望和荣誉武装了头脑的人而言,虽然有时候坦然承认不懂并非易事,但也需要学会放弃不懂装懂的伪饰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