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袁 敏 张丽丽
本报讯 “小玉妈妈,今天又辛苦你啦!最近孩子吃饭没少让你操心。”昨日中午,家住市薄山路西丽雅苑小区的邓女士一回到家,看女儿没在屋,便来到邻居张景家,看到女儿正坐在餐厅里吃饭,便连声向对方致谢。
邓女士和张景已经做了三年邻居。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她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成为好朋友。今年过完年,邓女士和爱人从工厂辞职,开始自己创业。中午比较忙,邓女士把年满三岁的小女儿送到幼儿园,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女儿自己做饭吃。
上个月,大女儿在家做饭时,不小心把开水打翻了,烫伤了脚面。看邓女士忙不过来,张景来到邓女士家,说可以让她的女儿到自己家吃饭。“我家女儿和你家女儿一个班,她们在一起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张景说。
刚开始,邓女士不想给邻居添麻烦。后来,经过张景一番劝说,邓女士才答应让女儿在对方家吃饭。由于心里过意不去,邓女士给张景拿了几百元钱,说是女儿的生活费,还给张景送去一篮子水果。就这样,邓女士的女儿中午回家看不见妈妈,就会去张景家。
如今,邓女士的女儿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除了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去张景家吃饭外,周末也到张景家写作业,写完作业之后和张景的女儿小玉玩耍。“妈妈这段时间非常忙,顾不上给我做午饭,我在张景妈妈这里一样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邓女士的女儿告诉记者,她已经习惯了有两个“家”的生活,也很爱另外一个“家”。
“你天天那么忙,邻居家的孩子来吃饭,你觉得麻烦吗?”听完邓女士和她女儿的讲述后,记者问张景。面对记者,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工作就是在家带孩子、做饭。邻居家的大女儿来这里吃饭,只是多添一碗水的事儿。我们相处得不错,能帮忙自然会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