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 捷 文/图
早晨,他们行走在路上,挥动手中的扫帚,在大家出门前将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别人都回家休息时,他们默默地整理着喧嚣一天的街道,让城市干净地安然入眠。他们有一个统一的颜色——橘红,因为那是他们工作服的颜色。他们就是平凡的环卫工人,可爱的环卫工人。
打扫完道路卫生,环卫工结伴回家。
繁华商业区的守护者
5时许,白天熙熙攘攘的市春晓街显出安静整洁的一面。65岁的环卫工人李付兴正低着头挥动着手中的大扫帚认真地清扫路面。经过路边垃圾箱时,他会拿出抹布擦拭。
记者从市春晓街与西园街交叉口默默地跟在李付兴身后,发现他一直打扫到乐山大道的时候,才停下来靠在树上休息。这时,记者与他聊了起来。
李付兴说,他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到驻马店建筑公司工作。当年做的是外建工作,经常风餐露宿、爬高上低。退休后,忙碌了一辈子的他非常不适应,吃不香、睡不着。后来,他就加入环卫工人的队伍,每天4时准时起床赶到分包路段。“现在这个季节,路上落叶少,早上晚点儿起来也行。但我分包的路段是商业区,我想赶在商户开门前打扫完毕,向大家呈现一个优美洁净的环境。”李付兴说。
据了解,李付兴每天4时上班,除了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吃饭时间,直到晚上6时30分才收工。面对工作的辛苦和受到的委屈,老人说得更多的是现在人的文明素质比原来高多了。“这条路的两边都是商户,大部分商户都能自觉将垃圾用塑料袋收好,放在门口或路边。每天,我上午收一次,下午收一次。”李付兴满怀自豪地对记者说,很多商户有时还会给他倒杯水。
虽然李付兴说得很轻松,但他的工作并不轻松。因为这条路处在商业区, 8时过后路上就会停很多车辆,为了不影响交通,他总是将垃圾车放在一边,拿着扫帚和垃圾袋上路打扫。另外,因为人流量大,卫生很难保持,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打扫一遍。“有活干,能干活,我就觉得快乐。”李付兴说。
学校集聚区的勤快人
5时30分,每天挤满学生和家长的市育红巷有了难得的清净。41岁的韦玉琴已经将这条路打扫一遍,正扛着扫帚巡查道牙以上是否还遗留有垃圾。待她清洁过一些难处理的角落后,记者与她聊了起来。
韦玉琴,平舆县射桥镇人,在市内做环卫工人已有十多年了。“10年前,你不满30岁,人长得也漂亮,怎么愿意干这种又脏又累工资不高的活儿?”记者表示不解。韦玉琴说:“那时我和丈夫完全可以到外地打工,每月挣几千元钱肯定没问题,但是我们愿意留在家乡,因为舍不下一对儿女。”韦玉琴说,她和丈夫的学问都不高,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就把孩子送到驻马店市上学。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出去打工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有不少孩子因此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韦玉琴说,开始她和丈夫都是环卫工人,两个孩子才五六岁,每天都是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非常懂事。后来,孩子大一点了,婆婆又病了,丈夫只好留在家照顾老人。“我在铁路东住,每天3时许就起床,4时准时带着早餐来到分包路段,晚上天黑后才到家。说不累那是骗人的,但我感觉挺知足的。”韦玉琴说,她就像一根定海神针,因为她在这里认真工作扎下了根,孩子们才能在城市里安心读书。她没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是她做的最伟大的决定。
现在,韦玉琴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初中,成绩优异。韦玉琴说,因为她每天都要上班,没有时间带孩子买衣服,孩子穿的衣服都是附近商户送的。
城市主干道的清洁工
6时,灰蒙蒙的天空飘起毛毛雨,记者来到市文明大道与团结路交叉口,看到一名环卫工人正在打扫卫生。记者采访得知,这名环卫工人叫杨振修,今年69岁,来自上蔡县东岸乡。
杨振修告诉记者,儿子和女儿都成家了,他现在市区住,儿子和媳妇在外地打工,孙子参军了,家里就剩下他和老伴。以前身体可以时,他做凉粉和豆腐卖,现在这些都干不动了,但他不愿意闲着给孩子增加负担。2012年,经人介绍,他开始干环卫工作,主要负责打扫市团结路以北200米的路段,每天4时起床,19时许下班。
杨振修说,现在岁数大了醒得也早,躺在床上觉得难受,早早起来活动一下感觉挺好的。另外,打扫卫生不需要什么技术,只要把地面打扫干净就可以了。通过这几年打扫卫生,他不但能挣些钱补贴家用还锻炼了身体。杨振修说,做环卫工作是脏些、辛苦些,但能为大家服务,美化城市环境,自己心里自豪着呢。杨振修说,每当听到有人说咱们的城市一天比一天干净,他心里就美滋滋的。
记者问他这几年来最大的快乐和委屈时,他沉思了片刻说:“每天把我负责区域的卫生打扫干净,让大家在一个整洁的环境里生活,这就是我的快乐。我没有什么委屈,就希望司机不要随意往快车道上丢垃圾,这样不但给环卫工人带来安全隐患,还影响市容。”
商贩集中区的马路天使
6时25分,记者见到负责打扫市丰泽路八中路段的环卫工人王炳业。他告诉记者,他今年50岁,老家在泌阳县春水镇,至今独自在市区租房住。
王炳业告诉记者,由于他的老家在山沟里,生活十分困难,2007年他来到市区,在别人的介绍下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他的主要任务是打扫八中门前200米的路段。这条路经常有人卖早餐、蔬菜、水果等,小商贩比较集中。每天早上4时,他就开始打扫卫生。
王炳业说,当时环卫工人不但劳动强度大,每月工资也只有300元,现在比以前强多了。当记者问他从业这些年的快乐和委屈时,他突然不好意思地笑着连连摇头说没有啥委屈。他说:“大部分市民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夏天气温高,附近门店的商户经常给我拿矿泉水喝,雨天会有人给我送雨伞。这些看似微小的事始终温暖着我的心。”
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想找个伴儿,相濡以沫,携手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