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4月26星期二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色文苑》优秀作品选

发布时间:2016-04-26 08:34:23  

当下,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作、学习的工具,越来越多的纸质杂志因网络的出现而被人冷落,很多大品牌的纸质期刊陆续在网络上开始发行电子杂志。

天中论坛中的《柳色文苑》由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主办,其电子杂志《柳色》,以其清新时尚的纯文学风格,尤其是杂志独具特色的《有声阅读》栏目一直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好评。

《柳色文苑》中的小说、散文、诗歌、理论与赏析等纯文学作品,大多题材根植天中沃土,传递草根文人的心声。这些文学作品讴歌时代,抒写心声,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被国内许多文学期刊和各地报刊选载。今特选发《柳色文苑》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张广智)

秋日的村庄

□李月琴

 

秋日的村庄在寂静中醒来了……

这个季节的主题是收割。往日那火红的高粱穗、调皮的黄豆荚、匍匐的红薯秧,都因经济效益和管理不便而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花生。刨花生——这个曾经需要十几天的高强度劳动,现在机器两天之内就可全部搞定。现在的妈妈们已经不再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让你回来放羊”的话了,因为已经没有地方可以放羊,除草剂的施用让羊无处吃草。她们对孩子的威胁变成了“不好好学习让你出去打工”。

田间劳作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每天早早起床,除了烧火做饭、下地干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伺候留守的孙子、孙女。这些孩子是乡村的暂居者,因为他们长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大多已经在镇上或者县里、市里买了房。相比拥有房产却居无定所的父辈来说,估计这些孩子一旦走出村庄就不再回头。

村庄真正活跃起来,是“我有一头小毛驴”的儿歌响起的时候,那是邻村私人幼儿园的面包车来接学生了。妞妞特别高兴,因为今天送她到村口的是亲爱的妈妈。金色披肩长发、粉色小西装、黑色超短裙……在妞妞眼里,妈妈简直是从电视里走出来的。妞妞妈是村里为数不多回来秋收的人,因为她就在离家最近的城市打工。“妈妈放学来接我!”妞妞依依不舍地上了校车。妞妞妈转身往回走,低头看见腿上的丝袜布满了尿花一样的汗渍,她皱了皱眉。

“小毛驴”的欢唱渐行渐远,但村庄里的喧哗并没有结束。各种各样的车载喇叭依次响起:催缴电费的口气强悍、推销种子的言辞恳切。最有耐心的是那开着三轮车卖糖糕油条、烧鸡烤鸭的。他的小喇叭尖着嗓子在小道田埂展开一轮又一轮巡回“演出”,他甚至可以把猪头肉直接送到田地中央那些沾满泥土的大手里。

当各种喇叭逐渐关停的时候,乡村的暮色就要降临了。不用急匆匆撵鸡回窝,不用慌忙忙赶羊上圈,也不用怒吼吼打狗骂猪。忙于秋收的村庄回归寂静,呈现出一种安详的疲倦,只是不知妞妞晚上放学回来,还能不能再见到妈妈……

你是作家吗

□陈传龙

 

吃过饭,儿子故作严肃地问我:“你是作家吗?”妻瞅着我,呵呵笑。

我无言以对,连忙收拾桌子,刷碗。

这应该是儿子嘲笑我的话吧。屈指算来,摆弄文字多年,也能称得上作家了,有正经八百的小本本为证。之所以保持沉默,缘于电视播出的一则报道——

大街上车来车往,一个男子站在马路中间,旁若无人,低头沉思。司机见这个男子置生死于不顾,自知惹不起,躲开了。有好心人向男子喊话:“危险,到路边来!”男子不理不睬。有人向《都市频道》反映了此事,记者很快赶来了。敢于站在车流如水的马路中间,置生死于不顾的人,在外人看来,第一反应就是精神病患者。开始,记者也把男子当成了精神病患者,可仔细一看,男子衣着干净整齐,神情自然,又不像。记者走上前,轻声问:“先生,你为什么站在马路中间?”男子似乎没听见,望着车流发呆。记者小心翼翼地问:“先生,你是作家吗?”或许,在记者的印象中,作家体验生活,寻找灵感,该是如此。记者再三劝解,该男子仍然面无表情。民警闻讯赶来,强行把男子带到路边,仔细询问,果真是精神病患者。

报道播出时,我也看了,只当普通生活新闻,没有多想。不料儿子看后,反复问我:“爸,你是作家吗?”我一想: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回答是就默认自己是精神病;回答不是,等于在儿子面前说谎,有不诚实之嫌。于是,我只好微笑着、沉默着。

是啊,在常人眼中,作家与普通人不一样,尤其是寻找灵感、体验生活的时候。同样一件事,作家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往往带有鲜明的书呆子痕迹,要么不被人认可,要么引来异样目光,要么被视为另类,要么遭人嘲笑……在我的经历中,多次遇到过类似的尴尬。作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精神生活虽丰富,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却不行,内心世界往往不易被人理解。

不仅如此,近些年,文学走下坡路,作家似乎也在悄悄贬值。“当作家”曾经被不少人视为神圣而伟大的梦想,如今,却成了被戏谑的对象,成为另类的代名词。耀眼的光环暗淡了、华丽的色彩褪色了,文学事业从少数人的专利、高难度的技巧,变成了无数网友的雕虫小技。变化之大,令人感慨。

“你是作家吗?”儿子手拿拖把,又一次嬉笑着问我。我连忙夺过拖把,一边默默拖地,一边思考儿子的问题……

陈传龙:《柳色文苑》理事,资深会员,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中原匪事》。 笔名龙在江湖。

青衣

□余永亮

 

仿佛在梦里,青衣站在了戏台中央。一句韵味十足的唱腔,或哀愁、或清亮、或悲戚;一个耐人寻味的眼神,或茫然、或幽怨、或迷离……

一甩袖,你的心神开始摇荡;一拖腔,你的眼角悄悄湿润;一迈步,你的心海泛起涟漪……

她,悲戚无助秦香莲;她,忍愤含怨柳迎春;她,泪眼婆娑崔金定;她,柔肠百转窦氏女……

她们的面容萦绕在你的眼前、你的心底;她们的背影让你不忍想起、却又难以忘记。于是,你记住了那声声梆子、阵阵锣鼓、点点清泪;在你眼中,简陋的戏台变得神圣,粗布罗裙也无限美丽!

你的岁月在青衣的台步间流淌。儿时的乡村庙会上,你用纯真的眼神仰视青衣;少年时的剧院中,你用渴望的眸子凝望青衣;如今的俗世里,你用迷茫的目光寻找青衣……

你在回味,回味着咚咚锵锵的锣鼓以及锣鼓声中走出的婀娜身影;你在期盼,期盼着咿咿呀呀的弦子以及弦子声里流泻出的许多秘密。

你看见她头上的珠翠闪烁着华丽的光芒,手上的水袖舞出一番别样的天地;你听见她的低吟如山间细流、高亢如瀑布飞泻,这字字、句句、声声里,唱出一段又一段耐人寻味的传奇!

你问自己:青衣在哪里?

青衣在简陋的戏台上——她愿意忍受煎熬,愿意孤守寂寞,愿意付出青春,愿意悄悄哭泣……

青衣也在你的心里——当心中有了青衣,你会放慢脚步,平和心绪,就连呼吸也变得轻柔了……

“为奴夫我懒把那鲜花戴

为奴夫懒上梳妆台

为奴夫茶不思我饭也不爱

为奴夫昼夜不眠常等待……”

你听——在喧嚣中,耳畔又传来那熟悉的旋律。她分明在吟唱着青衣的风光与无奈,吟唱着时光的美好与无情,吟唱着你心底的繁华与落寞……

余永亮:《柳色文苑》散文版主,笔名朗陵豫韵。多次参与市内中小学生写作培训讲座。

飘雪的时候

□刘久峰

远在南国的文友昨晚突然打来电话,询问:“已是寒冬天气,你那里下雪了吗?能否描绘一下飘雪的情景?”我说可以,让我来告诉你,那飘飘洒洒的雪是沉甸甸飘不散的梦。说话之际,思绪便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飞了出去。

在有风或无风的日子,天气是怎样的阴霾哟,所有低沉的乌云都聚集于你头顶咫尺的天空,要做你温柔的帽子,你说“不”,然而雪花径自飘落于你的发际,你的肩头。你却不知道那是她的温柔还是她的固执。

如果是静谧的夜晚,昏黄的路灯在雪花的疏影里若隐若现,你孤独地站在夜幕下,看纷飞的大雪无声飘落。你静静地欣赏这美丽的孤独,细细体味静寂中属于你的苍凉或悠远,村舍、树木皆因这茫茫白雪而站成诗意的风景。夜静得奇怪,像在期待着什么。而你淡淡的身影在远处路灯的衬托下,如水墨山水,显得朦胧而神秘。

独自前行,厚厚的积雪在你的脚下“吱吱”作声,你心中充满温柔和欢悦。夜更显寂静,你的孤独更加美丽。

雪花如痴如醉,在轻风的私语中显现出大写意豪放的笔法,整个天地都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更难得的是茫茫落絮中有几个活泼的身影。这些天地之间的精灵大喊大叫,忘了年龄,忘了季节,直着嗓子唱“大江东去”,也是一种风韵。

当然,你也可以躺在雪野之上,听雪花无尽的情话,可以和柳宗元一样独钓寒江雪……

刘久峰:《柳色文苑》资深会员,笔名梦在山水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