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4月25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不应对立

发布时间:2016-04-25 08:15:43  

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不应对立

 

□毕诗成

 

423是世界读书日,关于全民阅读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关于阅读,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人惭愧地说自己没时间看书,几个月都读不完一本书。某人感慨自己刷微博、刷朋友圈如同“阅奏章”,不知不觉就浪费了几个小时。某人声称要“戒网戒朋友圈”,结果没几天就被发现早就偷偷重新用上了……

一些人之所以沉迷手机阅读,并感到“羞耻”,是因为如今社会上似乎有一种倾向,认为拿起书阅读才是真正的高雅和有文化,而通过手机等方式获取信息,则是肤浅的、碎片化的。笔者也曾陷入这种莫衷一是的情绪,但最近却豁然开朗了:我们没有必要将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对立。 

在《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一书中,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提示我们,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应当具备“数字公民”应有的五个网络素养:管控注意力、对垃圾信息的识别能力、参与力、协调力和联网能力,聪明地使用社会化媒体,从而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这种提示下,笔者意识到“专念”二字在阅读中的重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自我警示,自己正在看什么、有什么价值、如何延伸思考,并借助网络即时搜索功能探究更多的东西。通过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专念”,自己有更多的获益,而不再是“看了一晚上,不知道看了啥”——如果再加上一点记录下来收获的习惯,则更加美妙了。

当然,就如同那本很流行的法国著作《别想摆脱书》中描述的那样,书籍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所代表的人类文明不可能被简单代替掉。但是,多一点“专念”的意识,至少可以在传统阅读与网络电子阅读中,寻找一种“和解”与互通。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并不完全取决于载体。《别想摆脱书》里写到,书籍就像是一种“知识或想象的轮子”,任何技术革命都不能阻止它的转动。从进化论的角度,这个主语似乎也可以改为“阅读”——不管是书籍、报刊、网络电子阅读,甚至是朋友圈里的阅读——只要自己还具有“专念”的力量,去管控、理顺阅读到的东西,这个“知识或想象的轮子”就能照常转动起来。就如同说,你要探究思考一个命题,从图书馆浩瀚的书籍中翻找答案是一种方式,通过网络搜索工具,通过海量的网络链接,同样也是一种方式。   

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可以在书籍里,也可以在手机里。很多新兴事物与传统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的。我们需要警惕手机阅读为代表的信息碎片化,但大可不必陷入深深的内疚,甚至认为只有分道扬镳才可以。阅读的关键,是你做了阅读与想象的主人,还是被牵着鼻子走的游魂——逐流太易,迷失太易,是驾驭生活,还是被生活驾驭,取决于自我的反省与控制。 

整体来说,国内对于网络文化心理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于网络公民如何置身在新科技潮流中不被淹没的指导,还远远不够。手机消费者的自主管理,多数还处在“戒了开、开了戒”的低水平阶段。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专念”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概念,每天专念一两个小时,会令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多的精神聚合与知识精进。让“手机党”也多一些阅读的味道,也懂得如何踩在知识与想象的轮子上,这不仅是与现实的和解,更是与时代的共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