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3月11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的《艺海拾贝》

发布时间:2016-03-11 08:42:56  

□赵爱民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还是个小学生,在县新华书店工作的父亲,为我买回了《艺海拾贝》这本书。朴素的装帧封面,极富诱惑力的书名,就连作者的名字都是那样雅致。一个刚刚被文学所浸润的孩童,正在读着《小朋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之际,突然得到这样一本书,怎能不如获至宝呢?

其实,这只是一本文艺随笔集,书里既没有感人至深的人物,也没有曲折生动的故事,为什么却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呢?记得那时的我正喜爱语文喜爱作文,从所能看到的书上报纸上疯狂地摘抄优美的词语,而拿到的这本书,整整一册全都是优美的词语啊!那丰富的知识,轻松风趣的笔触,寓深刻的道理、深邃的意义于谈天说地之中。我就像一个初到大海边的稚童,面对着浩翰的大海,流连在美丽的沙滩上,拾啊拾,捡拾不尽那琳琅满目的珠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本书的理解逐渐加深,更对作者秦牧充满了崇敬。在这本书里,我读懂了作家的思想內涵,从中感悟到作者丰厚的生活积累和高雅的艺术修养。作者的文笔自然流畅,又极为生动活泼。特别是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记述和描写,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读来颇引人入胜。至今还记得当我的语文老师发现我在读这本书时,眼睛发亮,喜不自禁地勉励我:要好好读,好好体会,这本书会让你终生受益的!

我小学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 接着失学了几年,之后又草草上了几年中学。1973年,我被下放到知青农场,也把这本书带了过去。多少个酷热难耐的午后,多少个枯橾寂寞、孤灯独坐的夜晚,都是这本书陪伴着我。我不仅从这本书中获得了有益的知识,而且领略到艺术之美、生活之美。

在那个文学洪荒的时代,《艺海拾贝》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文学滋养。在那里,我开始学习写作,一些稚嫩的诗歌、散文,从发表在农场的黑板报上,到陆续在省、市报刊发表。后来,我的习作竟能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羊城晚报》上。

可以说,我之所以回城后能够到文化部门工作,接着又加入省作家协会,出版几本诗歌、散文集;直至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来到南方,先后为2006年广东省老干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大型歌会《长征颂》、2007年粤港台澳四地长者共庆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型晚会《天年欢歌》、2009年广东省老干部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歌会《祖国颂》等撰写主持词,正是承蒙《艺海拾贝》、承蒙秦牧先生的恩泽啊!

如今,一个甲子飞逝而过。去年底,我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想起少年的我、青年的我与《艺海拾贝》的缘分,觉得是那么亲切和温馨。既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艺海拾贝》也没有过时,依然会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

当年的那本书,一直静静地立在我的书柜顶层。

    阅读改变人生。《艺海拾贝》作证,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好书是珠玑, 我永远是那个不知疲倦的拾贝孩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