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丽丽 袁 敏 文/图
82岁,本是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年龄,可是住在驿城区新华街道新华社区的李荣参老人从没奢望过这些。23年前,老伴去世,留下她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马伟。
李荣参在照顾儿子。
高烧致幼子终身瘫痪
李荣参母子住的是老式房屋,院子里破烂不堪,通往二楼的楼梯锈迹斑斑,似乎好久没有使用过。老人家里除了一张破旧的床、几只破旧的沙发、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外,没有其他家具。李荣参背微驼,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由于二楼漏雨无法居住,我俩只好挤在一楼。”李荣参说。
42年前,小儿子马伟降生,尽管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李荣参夫妻俩还是非常高兴。由于孩子多,李荣参夫妻俩起早贪黑,靠着勤劳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
“马伟不到1岁时,突然有一天发烧。当时,我们赶紧将马伟送到医院。”李荣参说,经过治疗,马伟命保住了,但是从此身体落下残疾,长年卧病在床。丈夫在世时,他们夫妻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不管生活有多艰难,还是撑着一路走来。
23年前,李荣参的丈夫去世。随后,儿女相继成家,家里只剩下李荣参和小儿子马伟相依为命。从那时起,李荣参就独自挑起了照顾马伟的重担。李荣参老人的头发由黑变白,依然守着儿子,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母爱。
李荣参说,为了照顾儿子,这些年来,她从没出过远门。生活用品或者食物,都是大女儿帮忙购买的。
担心儿子的未来
生活不能自理的马伟靠8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家庭条件困难。马伟的情况得到新华街道新华社区领导的关注,马伟被列为帮扶对象。
“我身体不好,又没有经济来源,我们娘儿俩就靠低保过日子。”李荣参说,“这些年,我们一家没少让社区操心。逢年过节,社区工作人员都在百忙中抽时间来看望俺。俺太感动了。”老人边说边擦拭眼泪。
如今,42岁的马伟只能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屋顶。由于长期不与外界交流,他变得有些迟钝。他的双手没有力气,蜷缩在胸前,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晚上,我和儿子睡在一张床上。无论何时,只要他动一下,我马上就能感觉到。”李荣参说,自从儿子生病后,她从没有睡过囫囵觉。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她感觉照顾儿子有些力不从心了。
记者采访时,李荣参老人一会儿给儿子倒水,一会儿用毛巾给儿子擦身子。记者注意到,李荣参每次只让马伟喝一口水。“喝多了容易小便,不敢让他多喝。”李荣参说,“万一我走了,他怎么办?”每次想到这些,她就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