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3月07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1亿左右人口在城镇落户

发布时间:2016-03-07 08:55:02  

 实现1亿左右人口在城镇落户

完成约1亿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

77.jpg 

 【报告摘录】

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解读分析】  

城镇化过程中要以人为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个说法,在过去的中央文件中都曾阐述过,只是把过去中央的提法正式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可能还要进入“十三五”规划。

中国的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但在此之前,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还是学界的理论,都存在不同的声音。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的城镇化要落实起来,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比如说以人为本,城市人是由不同的利益群体构成的,每个群体都有不同的诉求,即使原来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

作为政府来说,如何协调新的利益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建议把执政党的理念树立起来。

当然,以人为本就体现了中央的执政理念。但城市化会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的集合或者聚焦。

首先是已经进城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如何成为城市平等的一员的问题。在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个45%的户籍城市化率提法,这就是说,这45%应该是市民的城市化,而不是过去农民工的户口在农村,工作在城里,享受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与市民有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从现状来说,城镇化的具体落实还是大问题,因为这涉及中国各个阶层的深层利益结构的调整。

如果想达到目标,在政策上不应该限制农民的流动。除了北京和上海因为政治原因外,适度地以行政手段加以限制,全国600个城市、2000多个县城,都不应该实行所谓的人口限制。

在中国,以现有的城镇扩张为主是未来城镇化基本路径,比如小城镇成长为中小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城市成长为大城市,大城市进一步扩张成长为千万级的特大城市。这就是客观的基本规律,城市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质上是自然发展的过程。

人为限制人口增长,成本会非常高。

中央工作会议上曾经讲过,要尊重城市化的规律,要深刻认识城市化的规律。所以政策应该是与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相适应的政策,才是我们要求的政策,才是和城镇化相适应的政策。

具体来说,就是国家要制定宏观的政策,地方上也应该因地制宜制定一些政策。比如农民工的市民化,主要是针对输入地的公共财政再分配问题。对于输入地政府来说,要解决的就是外来人口和原住居民的利益调整,对于输出地政府来说,则面临着与输入地利益结构的调整。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