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发展应坚持四个导向
□晚报记者 张丽丽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公交优先战略体系得以确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长足发展。2014年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的主导下,我市举全市之力创建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最终被评为“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城市”。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强公路与铁路、支线机场、城市公交相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强化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继续加快公交首末站、停车场、换乘枢纽以及维修保养场地建设。争取到“十三五”末,实现城市公交一体化,城内与城外客运车辆有效衔接,零距离换乘,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
“作为公交人,我们有信心达到这一目标,然而目前我市公交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市人大代表黄伟说,如资金不足、场站综合利用开发缺少针对性措施、没有城市公交行业法律法规、公交驾驶员紧缺和驾驶员健康问题凸显、公交路权优先理念认识不到位、公交线路延伸与农村客运冲突严重等。
在谈及我市公交未来的发展时,黄伟建议:“十三五”期间我市公交发展的主要思路首先是坚持战略导向,以《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为蓝图,做好城市交通发展“排头兵”;其次是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我市公交发展的现状和深层次问题,从满足市民最关心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出发,确定主要发展思路和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也是我市公交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黄伟说,“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公交优先”创建为总体目标,结合我市特点和基础条件,全力打造快速公交、大力推动智能公交建设、致力打造绿色公交体系。此外,我市公交发展的主要思路还要坚持需求导向,深入分析乘客、企业和政府三方的需求,确保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公交企业可持续发展,让政府放心。
文化传承需要书法教育的支撑
□晚报记者 李 杨
文字书写曾经是中国人记事、交流的重要工具,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然而,在键盘文化流行、提笔忘字的今天,书法这门“国粹”如何发扬光大?
在此次两会上,呼吁普及青少年书法基础教育成为热点。
我市有厚重的书法艺术积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书法的浓厚兴趣,这是我们开展书法教育、培育书法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好的基础。但是,书法课程要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还面临许多问题,书法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市政协委员马丽说:“书法课程应作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
新课标指出,写字要求“按笔按顺”、“注意间架结构”、“努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马丽表示:“这些目标如果有书法课程配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中小学书法教育要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面临的问题不少。要克服困难,必须加大书法师资培训力度;尽快编写出符合书法课程特点与教学规律的教材并及时做好选用工作。”
市政协委员聂政分析了我市书法教育的现状。他说:“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全省中小学校要在2013年秋季开齐开足书法课。现距省教育厅文件下发已经三年了,但我市的中小学校书法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书法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绝大多数学校专业书法师资不足,书法课一般由语文老师、美术老师代课,有的请校外书法老师兼课,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达到书法教学目的。三是没有开展书法教育的必需品,硬件难以适应书法教学的需求。”
随后,聂政针对进一步落实书法教育进课堂提了几点建议。聂政说,要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认识水平,加强书法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重点打造书法学校、营造书法氛围。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晚报记者 郭建光
市政协委员王梅军表示,休闲农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体现,乡村旅游是现代都市农业的实现形式,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将产生积极作用。
在“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了管理、服务、协调职能,全社会形成了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全市有300多家农家乐餐馆、旅馆,涌现出遂平嵖岈山村、确山竹沟、泌阳白云新村等一批旅游业发展较快的乡村;还有益农丰达农业科技园、遂平县玉山镇名品花园园艺场等10多个休闲农业观光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还带动了交通、商贸、餐饮、文化、体育、通信、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但是我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基础配套不健全、文化内涵认识不足、特色开发不够,还保留在自然发展、无序开发的状态。
王梅军建议我市科学制订发展规划,统筹发展。根据国家和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尽快建立全市县区旅游网络体系,形成整体规划、统一规划、联合促销,重点打造四个乡村旅游模式:各县区近郊的“农家乐”模式、景区边缘的乡村观光与参与体验区模式、农业观光园模式、美丽乡村模式。
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功能。依托高速公路和县(市)区、乡村公路网、“村村通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项目,加大对通往旅游景区景点交通问题的解决,积极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王梅军建议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研究策划休闲观光农业主题推介活动,做好形象设计、包装宣传和推介工作,创建休闲观光农业知名品牌,挖掘和保护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